第74章 武进士
黎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章 武进士,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黎侯,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予焕将自己昨日所说简单复述了一遍,这才道:“除却善于辨别方向、有航海经验的人,朕打算委派一部分勋贵子弟一起再下西洋。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宣扬国威,还有一件要紧事,那就是和随船而行的工匠们一起考察当地,是否有我大明未曾有的奇珍异宝。”
这下张辅岂能不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更清楚这件事对于他们这些勋贵的重要性。
皇帝愿意给勋贵机会,但如今的勋贵子弟真的能上战场立功的是少数,如薛桓那样的勋贵子弟居多,且培养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事情。
为了不让勋贵就这么没落,皇帝愿意提供一些特殊的渠道帮助勋贵子弟上升,而勋贵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绝对忠于皇帝。
身为英国公的张辅比谁都知道自家的爵位究竟从何而来,如果当初没有太宗皇帝朱棣靖难,只怕他们家一辈子也就只能是普通军官,无法获得英国公这样的爵位。
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自己和皇帝的利益高度绑定,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家族的长盛不衰和儿孙们的荣华富贵。
加之皇帝说这话的时候看向自己,张辅立刻就想到自己的儿子曾经跟随在彼时还年少的皇帝身边,称得上皇嗣“旧识”,如此一来,可见是皇帝有意让下一任“英国公”提前做好准备,为这个国家做一点事情。
张忠行走不便,本就没有上战场建功立业的机会,若是朱祁镇还在,张忠能不能顺利继承英国公的位置还犹未可知。
张辅一开口,蒋贵和王骥也跟着道:“臣明白,定当不辜负陛下的提拔,为大明赴汤蹈火。”
王骥虽然是科举出身,但他本人有朱祁镇赐下的爵位,且未曾被如今的皇帝夺走,日后他的儿子也能承袭他的爵位,注定了王骥要和“皇帝”站在一起。
朱予焕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道:“有诸位如此尽心尽力,何愁大明不能兴盛呢?”
科举一次又一次地选拔官员,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总有如同徐珵这样的年轻人想要登上舞台大显身手,朱予焕又怎么会吝啬于给他们机会呢?
皇帝尚且可以有人取而代之,更何况是官员,无非是大家各凭本事。
科举决定了大部分人的上升渠道,但皇帝往往可以通过特权提拔人才。
校场上的武举结束,朱予焕执政的第一次殿试也总算落下帷幕。
不久之后,四月十五日,京城张贴皇榜,正式选拔出了元光元年文武举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这下朱予焕总算能够切入正题,将下西洋的事情提上日程。
朝廷的官员大都和陈循有着一样的担忧,尽管朱予焕提出的法子和大明如今的盐引有相似之处,但是下西洋不是小事,资费消耗也极大,把这样涉及国家威严的事情交到商人的手中,大部分官员都难以接受。
这个时候,朱予焕自然而然地将勋贵子弟搬了出来,作为下西洋船队的成员之一。其中一部分正在武学读书,也有像张忠这样的年纪渐长的勋贵后代,其中不少人甚至已经有了官职,是正经的朝廷官员啊。
如此一来,这支船队的人员组成均衡许多,分工种类也十分丰富。
民夫、武官、士兵、商人、勋贵、太监、工匠、水手、女官、翻译等……一个不落。
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皇帝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她要的是国库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并且提供人员支持等,同时以此为由重开海禁。
至于朝廷内的官员们要不要一起下西洋,那就不在朱予焕的考虑之中了。
如今木已成舟,若是真怕下西洋出什么事情,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跟着一起下西洋。
内阁首辅曾鹤龄本就支持朱予焕的大部分决定,见到此情此景,也就无所谓都察院那帮御史和部分官员的抱怨,开始挑选合适的人选跟随船队一起下西洋。
朱予焕将曾鹤龄拟好的名单简单过目一遍,又在上面添了几个名字,这才让身边的宫人交给曾鹤龄等人过目。
朱予焕添加的人名正是去年跟在自己身边的童守宏和陆写梅等人。
曾鹤龄有些意外,不由问道:“陛下,这几人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记录的官员他已经有所选拔,考虑到船队的人员数量,曾鹤龄难免有些疑惑朱予焕为何额外增加这几人。
朱予焕看出他的疑惑不解,温声道:“这次下西洋不是小事,是重开海禁的第一步,朕希望不仅是你们,还有大明的后代们以后都能记住这一日。”
曾鹤龄不由一怔,已经明白了朱予焕的意思。
看来这次下西洋只是个开始,这位皇帝之后还有其他的大动作。
朱予焕接着说道:“朕知道有些人认为下西洋再启朝贡是自讨苦吃,这样的流言一时半会儿没办法消散,但朕希望你们知道,那些小国并非一无是处。葡萄、石榴、琵琶,甚至是许多宝马,都并非中原所产,可依然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不是因为它们来自哪里,而是因为它们有用。既然大明之外还有土地,为何要放弃探索,焉知此后在海外探索所得不会是未来的‘葡萄’、‘石榴’?”
她的言外之意已经分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是自视甚高、固步自封,只会落得一个登高跌重的结局。
朱予焕一向是个走一步要想十步的人,不仅如此,她认准什么便会坚持到底,即便一时妥协也只是隐忍不发而已。
不论是曾鹤龄这个从小教导朱予焕长大的老师,还是徐珵这个为了追求权力地位的投机者,都很清楚这一点。
“臣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