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姗姗来迟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3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大文豪?,姗姗来迟啦,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下意识的就想从徐谨言这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和建议。
“是的,合资的模式。
干脆直白点跟你说吧。
华夏现在缺少资金、缺少技术,可唯独不缺少优秀的工人和潜力巨大的市场。
其实你应该知道这点,但是你还没有深刻了解到这一点。
而抛开这些,最重要的一点是。
华夏工人的工资很低,低到你不敢相信的程度。
在告诉你这个数字之前,我想问一下,通用汽车的工人,一个月工资有多少?”
意识到亚瑟虽然作为一个财团的继承人已经够优秀了。
可在还不是信息时代的如今,米国人对华夏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可自己不一样,两国的情况徐谨言都有足够的了解,这就是信息差。
也就是在这一瞬间,徐谨言知道了为什么拥有信息差的人,能赚到大钱了。
若不是他不擅长,或者没有太大兴趣。
不然的话,他现在跟亚瑟谈的,就是独家代理的事情了。
“普通工人的工资大概在一千美刀上下。
资深工人会高一些,一千五百刀到两千之间。
技术员就更高了,一年大概有三万刀多一些,更高的也有,但我想应该不是你想问的。”
亚瑟此时的脑子很明显已经有些跟不上了。
但对于徐谨言的问题,他还是很清楚的。
“你瞧,这就是差距。
华夏的优秀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概在三十美刀上下。
而且这是以官方汇率来算的,如果以民间的汇率算的话,只会更低。
如果通用汽车旗下的所有工厂里有十万名工人,那么你们每个月至少要支出一个亿美刀的薪水。
可若是换成华夏的工人,你们每个月只需要支出三百万美刀。
这其中的差距,足足有九千七百万美刀,这些其实都可以转化为你们的利润。
这还是一个月的,换成一年的话,你自己算算,那会有多少?”
面对亚瑟。
徐谨言再次展开了对乔布斯一样的话术。
“十一个亿美刀!
我的上帝啊!
华夏的工人工资这么低廉的吗?”
果然不出徐谨言所料,电话那边的亚瑟开始惊呼起了上帝。
嗯。。。是谁说老米的算数都不好的?
看人家亚瑟,不过用了五秒钟,就掰着手指头算了出来。
“这还只是一部分。
华夏目前的汽车工业很薄弱,本土的产量却很少,少到只有一百多万台。
据我所知,目前米国有2.6亿人口,汽车保留量则是超过了1.5亿台。
华夏有十亿人,你认为华夏的汽车市场潜力会有多少?”
似乎意识到了亚瑟已经被自己带起了节奏。
徐谨言偷换了一个概念,又问了一个问题。
“上帝啊。。。
岂不是至少是上亿台的市场潜力?
现在通用汽车每销售出去一台车,就要亏损127美刀。
若是按照之前一台车能盈利280美刀算的话,一亿台汽车岂不是280亿美刀?”
这次亚瑟的反应就更快了,甚至还学会了抢答。
把徐谨言还没来得及问的问题,自己就算了出来。
“当然,这么多销量,几年之内实现肯定是不太现实的。
但五年后呢,十年后呢?
按照十年来算,一年差不多就是几十亿的利润,再加上薪资方面的节省。
亚瑟,告诉我。
这份投资就算前期亏一点钱,是否值得?”
看到亚瑟已经完全陷入到自己的节奏中来。
徐谨言忍住想笑的念头,利润拆成了十年,毕竟傻子都知道,华夏目前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消费市场。
即便是到了1990年,华夏的汽车保有量其实对比1980年也只是翻了五倍。
但若是华夏开放提前数年,谁敢说不能比徐谨言前世发展的更好呢?
“值得!
我的父亲也是这么跟我说的,这是一个没有被完整开发且潜力十足的国家。
谁先进去,谁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徐,我很想做那个吃螃蟹的人!”
电话那边的亚瑟,如是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