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猪跃龙门
九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4章 猪跃龙门,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九孔,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旁的粮仓大使张守礼见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的双腿像被抽走了筋骨一样,突然一软,整个人直接瘫倒在地,官服的下摆也被地上的水渍浸湿,散发出一股腥臊的气味。
原来,这位从五品的粮仓大使胆大包天,参与将百万石的官粮偷偷换成了这些一文不值的河滩碎石!
“将军,这些砂石是黄河汛期时运来修堤的……”仓曹参军还想解释,但他的话还没说完,李光弼的横刀已经如疾风般刺穿了他的咽喉。
粮仓大使瞪大了眼睛,喉咙里发出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然后便直挺挺地倒了下去,鲜血从他的脖颈处喷涌而出,染红了地面。
“杀了他们!”李光弼的声音冰冷而决绝,仿佛来自地狱的恶鬼,他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额头上的青筋暴起,显示出他心中的愤怒已经到达了极点。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数百名亲兵如鬼魅般无声地举起弩机,弩箭如同雨点般射向那些见证了这一切的人。
一时间,粮仓内充满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和弩箭破空的呼啸声,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死亡的交响乐。
三百多个见证者在这恐怖的氛围中纷纷倒下,他们的身体被弩箭刺穿,鲜血如泉涌般喷出,染红了整个粮仓的地面。
这惨烈的场景持续了整整半炷香的时间,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让人闻之欲呕。
李光弼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他的目光冷漠而无情,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正在被一股无法抑制的愤怒所吞噬。
突然,他想起了二十年前在陇西剿匪时的情景。
那时,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将领,率领着军队与流寇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在那场战斗中,他亲眼目睹了那些被流寇屠戮的村庄,那里也是这般死寂,没有丝毫生气,只有遍地的尸体和残垣断壁。
回忆起那段往事,李光弼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
然而,那股愤怒却如同燎原之火,在他的心中越烧越旺。
……
……
东都洛阳,这座坐落在洛水之畔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街道宽敞整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里的繁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在许多人眼中,它比长安城更适合作为大唐的京都。
洛阳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原因之一便是它的富裕程度。
这里汇聚了来自江淮地区源源不断的粮食,以及来自天下四方的琳琅满目的货物。
这些物资如同一股洪流,从四面八方涌向洛阳,然后再由各式各样的商人根据市场需求,将它们运往长安或其他地方。
大唐自建国以来,长安城常常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
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洛阳便成为了解决粮食危机的关键所在。
洛阳的粮食储备丰富,每次都能及时向长安输送所需的粮食,缓解长安的困境。
然而,与原本历史上的情况不同的是,由于裴徽这个穿越者的出现,朝廷对安禄山造反一事早有防备。
当安禄山的叛军攻打洛阳城时,城内军民并未像历史上那样惊慌失措。
相反,他们早有准备,应对有序。
洛阳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城内的防御设施也十分完备。
士兵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他们坚守在城墙上,毫不畏惧地面对着安禄山的叛军。
城中的百姓们也积极配合官府的安排,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不仅如此,洛阳城中还有许多聪明才智之士,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守城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和计策。
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洛阳城的防御貌似已经变得坚不可摧。
在这其中,李光弼所起到的作用可谓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就在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叛乱之后没多久,李隆基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将李光弼派遣至洛阳城,同时还给他带来了整整两万的雄师劲旅。
如此一来,再算上洛阳城原本就有的一万守军,此时此刻,这座城池内已经有整整三万正规大军严阵以待,枕戈待旦,只待敌军来犯。
然而,尽管有如此强大的兵力,李光弼却依然心急如焚。因为他深知洛阳城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大唐的都城,更是一座战略要地。
能否守住某种程度上关乎大唐生死。
所以,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李光弼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地决定采取一种极端手段——强行征召洛阳城内的八万军民。
这八万军民原本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突然间被卷入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旋涡之中,他们的心中自然充满了恐惧和不满。
毕竟,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战争意味着死亡。
然而,李光弼却以军管的形式,毫不留情地将他们纳入到守城的队伍当中。
在这个过程中,李光弼展现出了令人胆寒的冷酷一面。
他对于那些胆敢阻拦他的官员和豪门贵族,没有丝毫的顾忌,毫不犹豫地下令将他们处死。
这些人或许还天真地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就能够在这场战争中独善其身,免受战火的侵袭。
然而,李光弼却深知,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置身事外。
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那些豪门大族和官员们。
他们早已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特权生活,享受着荣华富贵,对于战争的残酷和危险,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在这些人的眼中,只要叛军攻入城中,他们只需要在第一时间低头屈服,纳头一拜,就能够保住自己以及整个家族的安全。
然而,李光弼却清楚地知道,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一旦洛阳城沦陷,叛军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这些豪门大族和官员们。
相反,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反而会成为叛军掠夺的首要目标,甚至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洛阳城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这里汇聚了众多大唐开国功勋和豪门重臣的亲族。
其中,李氏、武氏和五姓七家等顶尖门阀的族人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平日里或许风光无限,权势滔天,但在战争面前,他们同样无法逃脱命运的摆布。
为了在短短数日内聚集八万军民和大量粮草,这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光弼毫不犹豫地将这把锋利的刀子无情地架在了每一个豪门贵族和官员的脖子上,毫不留情地逼迫他们贡献出府中的仆役、护卫以及宝贵的粮草。
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极端的手段,但李光弼却别无选择。
时间紧迫,叛军已经围城,城内的局势岌岌可危。
如果不能迅速筹集到足够的兵力和粮草,洛阳城必将沦陷,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城内官仓中原本登记在册的百万石粮食,竟然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是真正的粮食,而下面竟然全部是砂石!
这一发现让他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和腐败。
当李光弼在七日前得知这个惊人的真相时,他的内心犹如被重锤狠狠地敲击了一下,几乎要崩溃。
这意味着他所依赖的粮食储备竟然是一个巨大的骗局,而他原本的计划也因此完全被打乱。
他原本以为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他们度过艰难的时期,却没想到这一切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泡影。
李光弼知道,如果城内官仓无粮的消息泄露出去,将会引起城内军民的恐慌和混乱。
到那时,这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他的军队也会失去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