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裴徽在洛阳附近安排的伏兵
九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2章 裴徽在洛阳附近安排的伏兵,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九孔,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约过了小半刻钟,安庆绪下令留下一千人,去围剿剩下的那一百多个敌人,而他自己则率领着七千多人马,如狂风暴雨般继续追击李光弼所率领的将近三千人的部队。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安庆绪终于再次追上了李光弼的队伍。
然而,就在他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大约又有五百人突然停下脚步,调转马头,毫不畏惧地径直朝他们冲了过来。
这五百名士兵,皆是跟随李光弼征战多年的陇右老兵,他们久经沙场,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身上散发出一种决然和决绝的气息。
他们的面庞被岁月刻画出深深的纹路,透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生死的看淡。
然而,在这一刻,他们的眼神却如燃烧的火焰一般,死死地盯着安庆绪带领的七千多叛军骑兵,仿佛要将他们吞噬。
这些士兵的神情既悲壮又怨愤,其中还夹杂着深深的恨意。
他们或许在回忆着曾经的战友在战场上倒下的场景,或许在怨恨着叛军给他们带来的无尽痛苦。
但无论如何,他们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挡住敌人,为他们的主帅李光弼争取时间。
安庆绪见状,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心中涌起一股寒意。
他从未见过如此决绝的敌人,这五百名士兵就像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挡住了他的去路。
面对这样的敌人,他竟然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安庆绪犹豫不决的时候,李光弼却趁机带领着两千多人迅速与他们拉开了距离。
原来,李光弼之所以选择在这里留下这五百名死士来拦截敌人,是因为这里是一处山谷,地势狭窄,叛军主力部队根本无法绕过去。
唯有将这五百断后的陇右死士全部杀光,才能够继续追杀李光弼。
这五百人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都是王忠嗣多年以来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因此他们的战斗力极其强大。
“不愧是王忠嗣带领出来的兵和将啊!”安庆绪心中暗自感叹,他原本以为这些士兵在经历了洛阳城的失守后,士气已经崩溃到了极点,然而现在他才发现,自己完全错估了他们的实力。
安庆绪看着眼前这五百陇右死士,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却毫不畏惧地冲向自己的军队,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一种拼死一搏的决心。
这种决心让安庆绪感到既惊讶又羡慕,他不禁喃喃自语道:“本以为他们已经士气崩溃,没想到被逼到了绝境,竟然还能够迸发出拼死的勇气,涌现出这么多死士。”
安庆绪一边带着自己的人马冲向这五百陇右死士,一边心中暗自思忖。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对李光弼的守军的判断完全错误了。
原本他以为这些守军在丢失了洛阳城之后,士气必然会一落千丈,变得不堪一击。
然而,事实却给了他一个狠狠的耳光,这些陇右死士的表现让他大为震惊。
安庆绪意识到,他之前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一些本来战力强悍、战场意志坚强的军队陷入绝境时,往往会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勇气和斗志,从而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这些陇右死士正是如此,他们在绝境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让安庆绪等叛军心神摇撼。
这并不是他的逻辑判断有问题,而是人性的复杂和军心士气在某些时候的难以捉摸。
“轰……”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七千多叛军骑兵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地向五百陇右骑兵猛扑过来。
刹那间,刀光剑影交错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撕裂整个天地。
这场厮杀异常惨烈,双方都毫不留情,每一个瞬间都有人倒下,鲜血如喷泉般四溅,染红了大地。
战场上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让人作呕。
……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一刻钟之后,安庆绪再次留下一千人继续围攻剩下的一百多名陇右死士,而自己则率领六千多名叛军骑兵,如疾风骤雨般马不停蹄地去追杀已经消失在视野中的李光弼所带领的近两千人。
如果不是因为李光弼一行人所骑的战马体力已经严重透支,无法再保持高速奔跑,恐怕仅凭那三次每次各五百名陇右死士的拼死拦截,就足以让李光弼成功逃脱了。
然而,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李光弼并没有放弃,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长枪,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他的身后,是那仅剩的一千多人,他们同样疲惫不堪,但却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小半个时辰过去了,马蹄声响彻在空旷的原野上,安庆绪的追兵如影随形地再次追上了李光弼一行。
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五百名陇右死士毫不犹豫地掉转马头,他们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义无反顾地朝着那密密麻麻的叛军骑兵冲了过去。
面对如此悍不畏死的敌人,安庆绪的叛军骑兵们也不禁心生惧意。
但他们毕竟人数众多,很快就稳住了阵脚,与陇右死士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喊杀声、金戈交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撕裂这片天空。
与此同时,李光弼抓住这个机会,他一挥手,带领着那一千多人如疾风般继续拼命向前逃去。
他们的战马速度已经明显比最开始慢了不少,却充满了求生的欲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近半个时辰之后,安庆绪带领着四千多名如狼似虎的士兵,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一般,迅速地追赶着李光弼所率领的仅仅五百多人的队伍。
这股黑色的洪流席卷而来,仿佛要将李光弼等人吞噬殆尽。
“这一次,我看你还有没有断后的人马!”安庆绪的声音仿佛从牙缝里挤出来一般,充满了怨毒和愤恨。
他死死地盯着前方那支逐渐逼近的小队伍,眼中的怒火似乎要喷涌而出,仿佛那支小小的队伍是他不共戴天的仇敌。
而在这支小队伍的最前方,李光弼的亲兵都尉心急如焚。
他深知双方兵力的悬殊,己方只有区区五百人,而对方却是四千多名如狼似虎的叛军。
在如此巨大的差距面前,这场战斗的结局几乎已经注定。
“将军,快走!”亲兵都尉满脸焦急地对李光弼喊道,“您带十名士兵快走,我带其他人留下断后。”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他实在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主将陷入如此绝境。
然而,李光弼却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他的目光坚定而决绝。
他紧紧握住手中的长枪,仿佛那是他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不,我不会再逃了。”李光弼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说罢,他猛地调转马头,面向那四千多名叛军,毫无惧色。
在他身后,那五百名士兵也纷纷响应,他们紧紧跟随在李光弼身后,义无反顾地朝着那四千多名叛军冲去。
他们都知道,这一战他们不可能活着离开。
但此刻,他们心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只有一个念头——在死前多杀一些叛军。
就在双方距离逐渐拉近,一场兵力极为悬殊的生死较量即将爆发之际,局势却在瞬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原本平静的战场,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马蹄声彻底打破。
这阵马蹄声犹如晴天霹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山谷。
它来势汹汹,仿佛是一头凶猛的巨兽,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战场扑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光弼和安庆绪的军队都惊愕不已。
他们甚至来不及做出反应,那支神秘的骑兵就如同旋风一般从叛军左侧后方的山道中冲杀出来。
这支骑兵的速度快如闪电,眨眼间便已冲到了战场中央。
他们的冲锋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给人一种从天而降的感觉。
而在这支骑兵的最前方,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格外引人注目。
他宛如一座铁塔,威猛无比,手中紧握着一柄巨大的长柄砍刀,寒光四射,令人不寒而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