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火珠与火猪之说
九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0章 火珠与火猪之说,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九孔,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达奚珣所讲述的大体历史事件确实不假,但他在其中穿插的一些与真龙之气相关的说法,有的是来自民间的传闻,有的则是他根据安禄山此时的心理需求而临时编造的。
果不其然,安禄山听完这些话后,双眼闪过一丝精芒,满脸都是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追问道:“这圣人明堂的规模大小以及所用的砖石木料,是否也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讲究呢?”
对于安禄山的这个问题,达奚珣其实早有预料。
就在刚才,他已经在心中暗自构思好了应对的话术,所以当安禄山发问时,他能够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王爷真是睿智过人啊!无论是那妖后,还是李氏皇族在修建圣人明堂时,都会事先让司天监推算出一个适宜动土的良辰吉日,并且精确计算好明堂的高度、宽度等各种尺寸规格。”
说到这里,达奚珣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而如今这座明堂的高度,恰好是二百八十九尺四十五寸,其中那根最长的都柱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说法……”
他越说越起劲,声音也不自觉地压低了一些,显得愈发恭敬。
“这天子居所竟然便有如此多的讲究和说法,”安禄山满脸惊叹之色,他瞪大了眼睛,仿佛要将这天子居所的每一处细节都尽收眼底,“果然,这皇帝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当的啊!”
一旁的达奚珣见状,立刻一脸肃然,恭恭敬敬地说道:“王爷英明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安禄山的敬畏之情。
紧接着,达奚珣手指着顶部的那枚火珠,继续介绍道:“王爷您再看看这顶部的火珠,此处之物更是大有讲究呢。”
安禄山闻言,赶忙将目光投向那枚火珠,只见它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达奚珣接着说道:“这火珠可不是普通的珠子,它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妖后称帝之时,圣人明堂顶部并非这火珠,而是一只金镶玉凤。”
“当时,妖后特意找了一位世外高人,借来这金镶玉凤,并布下了一个神秘的阵法。这个阵法的寓意便是‘玉凤入云,金龙隐雾’,暗喻着武后称帝。果不其然,后来妖后果然成功称帝,登上了皇位。”
安禄山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似乎对这段历史颇为感兴趣。
达奚珣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然而,好景不长。后来,李氏皇族夺回了天下,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那金镶玉凤换成了现在的火珠。这火珠,其实是玉为火龙的龙珠,象征着皇权的正统和威严。”
安禄山听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他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原来如此啊!哈哈哈……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啊!本王命中注定要当皇帝,这火珠便是最好的证明!”
达奚珣心中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完全不明白安禄山这番话的真正含义,但他绝不敢在脸上表现出丝毫的疑惑或不敬。
由于不理解安禄山所说的话,他决定保持沉默,以免说错话给自己带来麻烦。
安禄山一脸兴奋地继续说道:“火珠这个词包含了火和猪两个元素。”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而本王恰好就是火猪啊!”
安禄山接着解释道:“本王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是拜火教的圣子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且,天下人都称呼本王为胡猪,这难道不是一种巧合吗?所以,这火珠岂不正意味着本王将会得到这天下吗?”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已经深信自己的真龙天子。
“武则天虽然是个女人,但本王对她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安禄山感慨地说,“现在看来,武则天简直就是个神人啊!她通过建造明堂来聚拢天子之气,成功地将唐朝改为周朝。然而,李氏皇族却弄巧成拙,将明堂上的宝珠改为火珠,这恰好成全了本王啊!”
“愚蠢的胡猪……”达奚珣在心中暗暗咒骂,但表面上却越发显得恭敬,甚至还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脸激动的神情,说道:“王爷必定是真龙天子降世,这是上天的旨意啊!”
高尚、李猪儿、安庆绪等范阳集团的文武官员,亲眼目睹了达奚珣对安禄山阿谀奉承的全过程,他们的表情各不相同。
许多人都对达奚珣如此谄媚的行为感到惊讶,仿佛大开眼界一般,心中不禁涌起羡慕和嫉妒的情绪,暗自思忖着:原来拍马屁还能达到如此境界啊!
然而,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李猪儿等一小部分人对达奚珣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恨意和杀意。
他们或许觉得达奚珣的谄媚太过虚伪,或者对他的得宠心怀不满。
而安禄山在听完达奚珣的奉承后,心情愉悦到了极点,他满脸笑容,豪迈地宣称:“本王就要效仿武则天,断绝李氏的天下!”
这句话一出,众人皆惊,仿佛能感受到他的野心和决心。
然而,就在这时,安禄山突然微微皱眉,似乎想起了什么。
他接着说道:“不过,这火珠毕竟不是真正的火猪啊。”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遗憾。
随后,安禄山转头看向达奚珣,命令道:“达奚珣,本王限你三天时间,给本王造一个金镶玉火猪,然后将那圣人明堂上面的火珠更换掉。这样一来,必定能够加快本王聚拢真龙之气的速度。”
达奚珣一听,连忙恭敬地应道:“卑职谨遵王爷之命,三天之内必定将圣人明堂上面的火珠更换为金镶玉火猪。”
他的态度谦卑而谄媚,显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安禄山嘴角微扬,流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轻轻颔首示意,那四名身强力壮的宦官力士心领神会,迅速上前抬起御辇。
安禄山的心情愈发急切,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圣人明堂,去揭开那神秘面纱背后的秘密。
当他踏入圣人明堂的那一刻,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明堂内部的装饰极为华丽,金碧辉煌,却又不失庄重典雅。
然而,安禄山的目光并未被这些奢华所吸引,他的视线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径直落在了那张位于最高、最显眼位置的御榻上。
御榻高高在上,仿佛象征着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安禄山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情,他高声喊道:“快!把本王抬过去,本王现在不想坐在那御榻之上。”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急切。
四名大力宦官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使出全身力气,艰难地抬起御辇,脚步踉跄,满脸都是汗水。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将御辇抬到了御榻旁边。
终于,御辇稳稳地停在了御榻旁边。
安禄山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在四名宦官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坐在了御榻之上。
他的身体刚刚落座,便感觉到这御榻的宽敞程度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刚好能够容纳他那庞大的身躯。
安禄山心中暗喜,这御榻的尺寸竟然如此契合他的身体,多一寸都显得多余,少一寸则会让人感到局促。
他不禁想道:“这难道不是上天的旨意吗?这一切都预示着我安禄山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啊!”
安庆绪、高尚、崔乾佑等人站在一旁,目光紧盯着安禄山。
他们看着安禄山缓缓地坐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榻,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狂喜。
众人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
他们知道,接下来就是劝进的时刻了。
尽管安禄山之前已经明确表示要登基为帝,但这个劝进的程序仍然必不可少。
这是高尚、安庆绪和崔乾佑等人这几天精心策划的结果。
今天,他们成功地将安禄山引到了这个地方,并让他坐上了龙榻。
接下来,只需要按照计划进行劝进,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几人甚至已经商量好了具体的步骤。
首先,由高尚这个文官出面,言辞恳切地劝说安禄山即刻称帝。
然后,再由安庆绪这个儿子带领群臣一同跪下,齐声劝进。
这样一来,既显得庄重肃穆,又能充分表达出众人对安禄山的拥戴之情。
此时此刻,安禄山麾下的一众文武官员们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高尚,期待着他能按照计划率先开口劝进。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意外发生了。
只见安禄山的一名近卫匆匆走进殿内,恭敬地向安禄山禀报:“启禀主公,严统领已经回到洛阳城,此时正在宫外求见。”
安禄山听到这个消息,原本兴奋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他立刻点头道:“严庄回来了?快让他进来,本王正好有一些事情要问他。”
近卫恭敬答应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高尚心中暗自思忖,觉得此时劝进似乎有些不太合适,便打算先等一下。
然而,就在他欲言又止之际,达奚珣却突然敏锐地捕捉到了安禄山麾下一众文武官员的神色变化,并迅速洞察到了他们的计划。
只见达奚珣毫不犹豫地迈步上前,一脸郑重地跪在安禄山面前,然后以一种极为庄重的语气说道:“王爷,当今唐朝的皇帝李隆基昏庸无道,亲信杨国忠等奸佞小人,早在李林甫这奸相当政时期,便大肆横征暴敛,致使天下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不聊生啊……”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继续说道:“而东平郡王您则是奉天承运,顺应民意,起兵讨伐昏君,拯救苍生,此乃大功一件,造福天下之举啊!臣恳请东平郡王您能顾念黎民百姓,登基称帝,重振朝纲,恢复天下太平!”
崔乾佑、安庆绪等人眼见原本计划好的事情,竟然被达奚珣这个降臣抢先一步说出来,心中顿时恼怒至极。
然而,高尚对此却并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因为他深知,既然达奚珣已经开了这个头,那么他和其他人就只能立刻跟上,一同劝进,中间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停顿和迟疑。
于是,高尚也毫不犹豫地迈步上前,紧跟着达奚珣一起跪下,然后高声劝进道:“王爷,达奚珣所言极是!如今这天下苍生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您这样的贤明之主来拯救啊!还望王爷您能顺应天意民心,登基为帝,成就一番伟业啊!”
其他人见状,虽然心中各有各的想法,但也都不敢怠慢,连忙纷纷上前跪下,齐声劝说安禄山立刻登基为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