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复仇远征(三)
Zethuselah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3章 复仇远征(三),月球发现地外文明!完蛋,是战锤,Zethuselah,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有人质疑,没有人犹豫,整个指挥舱像是被这三个字点燃了引擎。火控系统瞬间响应,复杂的指令流在光缆中飞速传递,化作一道道致命的信号。舰体微微一震,那是主炮蓄能到最后一刻的释放。
亮白蓝色的、充满量感的炫目光束,向着全息沙盘上的光点的群列袭击而去。
紧接着,两百道同样的光束从舰队各处喷薄而出,在虚空中毫无声响的划过,刺向远方的目标。
所有透过观察窗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失去了语言,这实在是个猛烈冲击每一个人心灵的光景。
=====
K-普洛斯帝国舰队前列的无人舰艇群以及那些轨道防御阵列节点在远征舰队主炮齐射中瞬间消失了。过度的高温、高浓度的能量,使得他们连爆炸的时间都没有,所有有机物和无机物都一并蒸发了之后,只剩下完完全全的虚无。
光束并未就此停止。在发生爆炸的后方,则是K-普洛斯帝国的防守舰队前排。经过前方无人舰艇群和防御阵列的削弱,光束威力虽有所减弱,但仍然具有毁灭性。
无人舰艇群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与削弱后的光束一同击打在防守舰队的护盾上。护盾表面泛起了剧烈的涟漪,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仿佛一张即将破裂的巨大肥皂泡。
一些体积比较小的星舰的护盾被击破,光束打在舰体上,舰体表面开始出现裂纹,金属外壳被高温烧灼,呈现出不祥的红色。一些较为脆弱的部位甚至直接被击穿,露出内部复杂的线路和设备,舰队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警报声。
“应战!应战!全舰队主炮齐射!”指挥官K-维兹侯爵在后方的旗舰内怒吼。面前的光影投影中不断飘红的舰队信号让他的面色阴沉如铁。
这个怒吼对那些新兵们产生了某种规律人心的效果。这些新兵开始伸手操纵操作台,K-普洛斯帝国舰队的武器启动,能量储存装置中的能量快速汇聚到主炮,主炮炮口开始发出刺目的光芒。紧接着,一百多道光束如同银河倾泻,向着人类复仇远征军第一舰队射去。
=====
在第一轮主炮齐射的余波尚未散去时,人类复仇远征军第一舰队的指挥中枢迅速下达了规避指令。
下方的护卫舰群率先行动,引擎喷射出炽热的尾焰,推动舰体进入螺旋下沉的轨迹,以降低星舰的高度来规避直射的光束。
与此同时,后方的战舰并未盲目跟随下沉,而是启动了雁阵分割的战术程序,舰队阵型如同一张被拉开的弓弦,原本密集排列的舰群迅速分散,化作一条条流动的星光长链。
整个第一舰队的队形从锐利的箭头形逐渐过渡为柔和的弯月形。
这种阵型的转变不仅让舰队覆盖了更广阔的宇宙空间,还显着降低了单艘星舰被命中的可能性。这一战术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第一次地球保卫战中人类用无数牺牲换来的宝贵经验。
那些位于舰队前沿、无法通过机动完全规避的星舰则迅速调整了自身姿态。它们以精确的计算将舰体侧倾,使得舰体表面与K-普洛斯帝国舰队光束的射击方向形成一个微妙的角度。
斜向护盾折射战术。
这同样源自第一次地球保卫战的经验,同时充分利用了从K-帝国星舰上获取的护盾技术的折射功能,试图将来袭光束的能量偏转到无害的方向。
然而,这种折射的防护能力并非无限。
一部分鸾鸟级护卫舰的护盾在承受了连续的高能冲击后,能量逐渐耗尽,护盾的光芒骤然暗淡,随即彻底消失,宣告了防护的失效。庆幸的是,折射后的光束能量已经被大幅削弱,击中舰体时并未能直接贯穿装甲。
舰体表面虽然出现了烧灼的痕迹,局部区域甚至冒出了火花,但关键的内部结构依然保持完整。
同时,这些破损的部位并未引发致命的连锁反应,没有发生殉爆的星舰得以继续维持战斗能力,舰内的乘员迅速投入到紧急修复工作中,试图在战斗间隙恢复护盾的运作。
K-普洛斯帝国舰队的这一轮齐射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战果却远未达到他们的预期。
第一舰队在规避与防御的同时,悄然完成了第二轮主炮的充能。
得益于雁阵-弯月阵型的灵活性,这一次的齐射不再局限于正面方向,而是从多个角度同时发起,向K-普洛斯帝国舰队笼罩而去。
这同样是吸取了地球保卫战的惨痛教训,摒弃了分散火力的低效打法,转而采取了集火战术——通常由三到五艘战舰锁定同一目标,精确计算光束的落点,确保每一击都能将敌舰的护盾推向极限。
而K-普洛斯帝国舰队的护盾在这种来自不同方向且高强度的集火打击下,不得不放弃将护盾充能集中在舰首的做法,开启了全舰防御。
防护罩很快达到了能量上限。护盾表面原本五彩斑斓的光芒逐渐变得暗淡,最终在一阵剧烈的闪烁后彻底崩溃。
紧接着,几艘K-普洛斯帝国的战舰在不同方向光束的交叉打击下迅速解体。舰体被高温光束撕裂,金属碎片在爆炸的火光中四散飞溅,化作宇宙中一团团短暂的焰火,最终归于虚无。
=====
K-维兹的目光死死锁定战术屏幕上双方舰队的距离读数,牙关紧咬,额角渗出一丝汗珠。
“命令所有星舰加大引擎输出!靠上去!”
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准备进行近距离缠斗!让他们无暇顾及火力分配!\"
K-普洛斯帝国的舰队开始加速扑向人类文明第一舰队,战术屏幕上的距离数字飞速缩小。
K-维兹的拳头不自觉握紧,指节泛白,他知道,近距离缠斗将是一场血与火的较量。
=====
李嗣同中将看着全息沙盘,敌方舰队图标正以惊人的速度靠近。
作为久经沙场的军人,李嗣同当然看出了敌人试图通过近距离缠斗打乱第一舰队火力节奏的意图,但是李嗣同中将的目标是它们身后的主星:
“所有星舰调整姿态,准备穿插!同时准备短兵相接!”
“优先锁定敌方火力节点!” 李嗣同继续下令,目光扫过战术屏幕上标记出的K-普洛斯帝国舰队的重型火力平台,那些闪烁的红点是敌方舰队火力的核心,必须率先削弱。
舰队的火控官们迅速校准武器参数,锁定敌舰的能量反应最强的区域,力求在混战开始前削减对手的威胁。
“虚空战机,准备投放!”
第一舰队所有战舰的虚空停机平台区同时亮起了刺目的红色警戒灯。警报声在每个平台内回荡,机械臂快速移动,将一架架虚空战机送上发射轨道。
飞行员们坐在驾驶舱内,检查武器系统的能量读数、导弹挂载状态以及护盾的充能情况。
虚空战机的能量核心逐渐苏醒,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嗡鸣声。
停机平台的装甲舱门下缓缓开启,露出一片无垠的星空,点点星光与远处的爆炸火光交织,勾勒出一幅既壮丽又残酷的战场图景。
舱门完全打开的瞬间,冷冽的宇宙真空气息仿佛扑面而来,尽管飞行员们身处密封的驾驶舱,仍能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迫感。
第一批虚空战机已经滑入发射轨道,机身微微倾斜,蓄势待发。驾驶舱内的飞行员们紧握操纵杆,手指悬停在发射按钮旁,等待指挥中心的最终信号。
他们的目光透过透明的舱盖,凝视着外界的星空,心中既是紧张,又有一股难以抑制的战意在沸腾。
战术屏幕上,敌方舰队的哈明尼恩单座式战斗艇也开始从母舰中蜂拥而出,如同黑色的蜂群,向第一舰队的方向急速逼近。
“战机投放!”
虚空战机从星舰中滑出的瞬间,能量核心迅速达到满功率运行,发出高亢的轰鸣,推进器喷射出耀眼的蓝色尾焰,战机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攀升至极限。
虚空战斗机群猛地加速,扑向哈明尼恩单座式战斗群。
=====以下不算字数:
雁阵分割,模仿大雁迁徙时的飞行阵型。在星际战争中,主要用于分散敌方的火力集中,制造攻击间隙,并为己方舰队的战术机动提供灵活性。
具体应用:
1.队形变换:当舰队接收到“雁阵分割”的指令后,原本密集的球形或立方体阵型开始发生改变。舰船之间通过精确的引擎推力和姿态调整,逐渐形成一个类似“人”字或“一”字的队列。这个队列通常由多艘星舰组成,其中领航舰位于阵型的最前方,其余星舰按照一定的间距和角度排列在领航舰的两侧和后方。
2.拉长纵向距离:雁阵分割的关键在于拉长舰队的纵向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原本集中在一点或一个面上的敌方火力,现在需要覆盖更长的距离和更广阔的空间。这大大降低了单艘星舰被命中的概率,因为敌方需要重新调整瞄准参数,并且每一道光束需要覆盖的区域更大,能量密度也随之下降。
3.为后续战术机动创造条件::例如,在雁阵形成后,舰队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卷席”或“包抄”等战术动作。领航舰可以利用自身的速度优势,引导敌方火力,为侧翼的星舰创造攻击机会。侧翼的星舰则可以利用雁阵形成的空隙,推进对敌方进行侧翼包抄或交叉火力打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