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寿庆临近,暗涌京城
百舸击长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6章 寿庆临近,暗涌京城,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百舸击长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继续推进,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实惠,朱雄英的声望日益提升。这也让朱允炆一派更加焦急,害怕时机一旦错过,就再也无力回天。
一个月后的某日夜晚,朱雄英带着几位心腹,亲自巡查南京城防。
站在城墙上,望着灯火阑珊的建康,朱雄英的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暴风雨即将来临,而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刘基站在一旁,轻声道:\"殿下,根据密报,朱允炆定在三日后行动。\"
朱雄英点点头:\"很好,就让他们自投罗网吧。\"
金秋时节,南京城一片繁华景象。街道两旁红灯高挂,彩旗飘扬,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朱元璋七十大寿在即,各地官员和藩王们陆续抵达,城中热闹非凡。
朱雄英站在东宫的高处,望着城门方向川流不息的车马,眉头微蹙。刘基匆匆走来,低声禀报:\"殿下,燕王朱棣已经入城,带了三十六车礼物,阵仗颇为浩大。\"
\"燕王向来善于表面功夫。\"朱雄英淡淡道,\"他人未到,礼先行,这是要在祖父面前刷足存在感啊。\"
刘基谨慎地补充:\"据锦衣卫密报,燕王在入城前,曾派心腹与朱允炆的人秘密会面。但有意思的是,会面结束后,燕王似乎并不满意,对手下发了一通脾气。\"
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看来燕王与允炆之间并非铁板一块。不过,借助允炆来试探祖父对储位的态度,恐怕正是燕王的用意。\"
正说话间,傅友德快步走入,神色凝重:\"殿下,宁王朱权也已抵达,与朱允炆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更值得注意的是,齐泰近日频繁出入朱允炆府邸,还与几位藩王府的使者密会。\"
朱雄英轻轻敲击桌面,沉思片刻:\"让锦衣卫加强监视,尤其是朱允炆府上的一举一动。同时,把我们安插在各藩王府的耳目都调动起来,我要知道每一个藩王的真实意图。\"
两人领命而去,朱雄英独自走到窗前,眺望远方。秋日的阳光洒在南京城的宫殿楼阁上,金碧辉煌。然而,他知道这平静的表面下,正酝酿着一场风暴。
次日,朱元璋在乾清宫设家宴,招待刚抵京的诸位藩王。宴席上,朱元璋龙颜大悦,与诸王谈笑风生。朱雄英作为嫡长孙,也在席间相陪。
\"燕王此次带来的贡品,朕甚是喜欢。\"朱元璋笑着对朱棣说,\"尤其是那几匹北疆战马,真乃千里良驹。\"
燕王朱棣立即起身,恭敬行礼:\"父皇喜欢就好。儿臣在北疆多年,深知父皇对良马的喜爱,特意挑选了最好的送来。\"
朱元璋微微点头,又转向其他藩王,询问各地情况。表面上,一片和睦融洽;实则,每个人都心怀鬼胎,暗中观察着彼此。
朱雄英敏锐地注意到,席间宁王朱权频频与朱允炆递眼色,似乎有什么默契。而燕王朱棣则显得深沉难测,虽然言笑得体,眼神却不时游移,若有所思。
宴席接近尾声时,朱元璋突然说道:\"雄英,听说你新建的匠造学堂和惠民药局成效显着,何不带诸位叔父去参观一番?\"
朱雄英立即会意,起身应道:\"祖父所言极是。孙儿正有此意,想请诸位叔父指点一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