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土木堡疑云!
唐唐小可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8章 土木堡疑云!,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唐唐小可爱,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土木堡,瓦剌全歼明朝精锐,导致京师防务空虚,大获全胜。
等到京师保卫战,于谦从各地抽调的,基本是没怎么打过仗的二线军队,反而挡住了敌军攻势。
这样看,瓦剌骑兵可真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啊!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实力缩水如此严重,不得不引起怀疑。
再说说明军方面......
正统年间,朝廷几次对外作战,如三征麓川,平定东南叶宗留、邓茂七叛乱,打击蒙古,生擒兀良哈首领,几乎保持着全胜的记录。
这些战事,英宗虽坐镇后方,未曾亲自参与,但耳濡目染,不可能对军队调度一点不知道。
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七月十四下令出兵,七月十六就直接杀过去了?
同时能够看出,这一时期的明军,战斗力依然强悍。
怎么会沦为待宰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疑点四:被夸大的伤亡人数!
如果土木堡之变中,明军真的死伤二十万,那在原遗址处,是否存在有尸骨如山的景象?
要知道,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玉璧之战,情况堪称惨烈,后世都挖掘出了两军将士的埋骨之地。
再举一个例子......
一战期间的索姆河战役,掌握着马克沁机枪和克虏伯大炮的普鲁士德二军团,凭借优势火力,才在一天之内,杀伤英军六万人。
而冷兵器时代的瓦剌骑兵,能成建制消灭灭二十万明军精锐,绝对离了大谱!
想做到这点,除非他们人均高达!
就算是二十万头猪,也够他们抓几天的!
疑点五:敌军从哪里来?
虽然,官方编修的史书中,一口咬定,袭击朱祁镇的,是瓦剌也先无疑。
但到头来难掩盖悠悠之口,终究有人说了实话。
土木堡之变的亲身经历者之一,锦衣卫旗官聂忠,曾在回忆中提到: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太宗文皇帝(朱棣)俱用红盔、黑甲;正统年间,改造明盔、明甲。】
【十四年,太上皇亲征胡寇,回至土木,起营之时,忽见南坡有明盔、明甲人马来迎,疑是勇士。哨马不为设备,遂至败军陷驾。】
这段文字,几乎是解开土木堡之变的关键。
前一句,说的是明朝前中期,军队士兵铠甲的演变过程,从红盔黑甲,改成了明盔明甲,很好理解。
有意思的是,袭击英宗大营的人马,居然穿着明军的制式铠甲。
若仅仅是穿着相同,那还可以解释为,也先是为了掩人耳目,方便行动。
那么,按照草原的势力分布,瓦剌骑兵从西北方向,或正北方向来,都算合理的。
千不该、万不该,是从南边来的。
提一个小小的问题,土木堡的南边是哪里呢?
答:明朝境内!
找到这个关键法门,回头再看土木堡之变,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整个过程,大概率是明廷内部,有组织、有预谋,而且针对明英宗的一次兵变。
因为,只有明军会对明军不设防备,也能轻易骗开皇帝的营门。
换做是也先,即便穿了明军的盔甲,恐怕也对不上明军的口令,照样会露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