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文人之争初显端倪
楚环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7章 文人之争初显端倪,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楚环河,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梁明伦听着胡明德提起赵胜,这梁明伦的脸色就变的难看起来。
可见这梁明伦在私底下是不愿意他人用赵胜的名头压他。
只见那梁明伦语气颇为有些不爽的对那胡明德说道:“从善兄,这赵先生虽然是我等的上官,但我等是为大帅当差不是赵先生的私属。”
“我等当时时刻刻以大帅为核心,大帅想要怎么干,我等这些做臣下的那就得按照大帅的指示来,而不是去听从赵先生的意见办事。”
说到这里,梁明伦给了胡明德一个冷眼,然后继续说道:“从善兄,这不管是做贼还是做官,那都得找准路子,只有紧跟着大帅的步伐走,我等才不会被大帅给甩在身后。”
那胡明德一听梁明伦这话微微一笑,然后给梁明伦拱手行了一礼说道:“宣理兄,受教了!”
“从善兄能明白就好!”
...
这胡明德表面上说“受教”实际上非常清楚刚才梁明伦那话的意思,梁明伦说的是要跟着王大帅的步子走,其实话里的意思是要梁明伦跟着他走!
梁明伦说这话的意思不过是拿出王大帅的名义,来以此否定赵胜给他的命令。
这很明显就是铁营的文职人员中的两个魁首之间的争斗。
铁营的武将之间的权力斗争那基本上都是摆到台面上来讲,有仇那都是当场就报,有利就是当庭就争,能当天解决的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
但铁营这些文职人员之间的权利斗争则是在台面之下,甚至在表面上这些文职人员之间还保持着一团和气,让一些不明真相的外人瞧着还以为这些文人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的好。
这也是文官和武将之间的最大区别,文官在权力斗争面前都会保持一定的体面,基本上都是在私底下捅刀子,而武将则是直接大打出手。
不过铁营文人之间的权力斗争烈度和频率并没有武将那么高,毕竟铁营是一个军事组织,掌握权力的都是武将,那帮文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所以这自然也就斗不起来。
但这铁营文人之间的权力斗争也随着几个月前铁营从陕西出关东征之后正式开始了。
其原因也很简单,过去铁营是流寇没有地盘,这没有地盘他们这些文人自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最多也就是抄写文牍、计算账目再给武将们出出主意这些活。
可一旦当了坐寇有了地盘之后,铁营这些文职人员将会转变为临时官府中的官员。
而到了那个时候,这些文人那就有了权力,这有了权力那肯定就要开始斗争了。
这一点古往今来都是一样,人性就是如此,这些文人们虽然比普通人多读了几本圣贤书,但是那道德素质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可能道德素质还要低一些。
虽然现在铁营还没有正式当坐寇,但是赵胜、梁明伦他们这些文人便已经开始在拉帮结派搞团伙,准备等临时官府成立之后占据里面的要缺肥缺为自己以及自己的派系谋取福利。
这铁营的负责文牍工作的书办、负责计算账目的会计总共加起来有一百五十多人,这一百五十多人中有将近八十人是山西人,有将近四十人是陕西人,剩下三四十人在是北方几个省份的人。
之所以山西人多,是因为崇祯四年到崇祯六年这三年铁营在山西处于一个高发展的时期,所以这这段时间铁营在山西吸收很多文职人员。
崇祯元年到崇祯四年这几年铁营刚处于起步阶段,这在起步阶段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文职人员。
这也就导致铁营的大量军官和文官之首是陕西人,但铁营的文职人员从高层到底层居然是山西人占比最大。
这明代的文人结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带有地域特色,当然,明代也是有跨地域的党派“东林党”,但这东林党也是以江南文人为核心。
所以这铁营的文人内部就形成了两个党派,一个以赵胜为首的陕西人组成的“秦党”,另一个就是以梁明伦为首的山西人组成的“晋党”。
这文人结党与武将拉山头在外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这武将拉山头四处大张旗鼓的收义子义侄认兄弟,送礼收礼那都是不避人的。
而这文人讲究一个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是收徒弟那也不会大张旗鼓最多就是一张拜师帖外加两挂肉,不会像武将那样收子侄认兄弟那样还要摆酒设宴广而告之。
这收礼送礼那也玩的不为人知的“雅贿”,不会像武将那样一箱一箱的往屋子里面搬生怕别人不知道。
所以这已经在铁营内部成型的两大文人党派,王铁这个统帅至今都还没有察觉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