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韩信的变化
九指神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韩信的变化,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九指神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韩信并不了解英布对自己的看法。就算知道,也不关心。
扶苏入主长安,韩信并没有参加讨逆军的行动,只是帮助扶苏张诚稳住了张村。所有人都理解韩信和汉军千丝万缕的关系,觉得韩信能够帮助守护后方,已经难得,算是一种站队了。
长安城破后,韩信奉命担任了中尉,劝降曹参灌婴,夺回三大营。这就已经充分体现了韩信的立场。之后曹参劝降齐国,韩信再次夺回荆楚赵燕,不战而立下赫赫战功,推辞了扶苏封齐王的试探,以封邑万户的淮阴侯与巩侯张诚齐平,爵位还要在太尉蒙恬之上,成为大秦复兴元年少有的高爵位之人。
韩信眼下一举一动,都很稳。
不仅仅推辞了齐王的封赏,也推辞了在朝中的更高官职。爵位上以张诚为榜样、职位上以蒙恬为标杆,绝对不肯越过这两位。处处体现了自己没有僭越之心。
甚至对公主赵芃的恋慕,也只局限在试图靠近公主一些,表现得黏黏糊糊,并没有达到主动找扶苏求娶公主的地步,免得皇帝以为自己要凭恃功劳联姻皇家。
就算是喜欢赵芃,韩信也没有到真的像一个跟屁虫一样跟在赵芃附近的地步。赵芃追随张诚千里移民的时候,韩信就还是老老实实留在陈县练兵。
陈县,一度做过楚王韩信的王都,更早的时候,做过陈胜的王都。如今就只是中原地区的一座普通县城。
陈县距离陈胜起事的大泽乡、刘邦起事的沛县都不太远,居于淮泗之地中心。
韩信上次逃出洛阳,回到张村以后,和蒙恬张诚多次探讨历史的进程,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天下之乱起于淮泗。起于淮泗的原因是这一带独特的地理特点。黄河淮河泗水在此汇聚,水患不断,所以这里的人生性彪悍,而且习惯了迁居,就不如关中秦人那样安土重迁。
虽然淮泗水患不断,但是这一区域地势平坦,水患之后河中淤泥沉积在大地上,土地也肥沃,所以淮泗一带粮产还是非常丰足的。这就让这一地区人口繁衍众多。
人口多、灾害多、经常迁居而不能久居一地,相邻之间的关系淡薄,为了生存的争斗就绵延不绝,所以淮泗的平民素来好斗。这就好像是一个干草堆,一颗火星就能点起来,而陈胜,就是那颗火星。
所以要安定天下,第一就是要安定淮泗。
怎么安定淮泗?当下的手段不多,驻重兵弹压就是一个好办法。
所以把过去重兵盘踞在荥阳-函谷关一线的军事部署,改为前突到了陈县,一旦淮泗有乱,就可以就近出兵平叛。
不得不说,这个方案是有些过于小心、刻舟求剑的味道。但是刚刚经历了一次帝国覆灭,根据过去的经验做出这样的部署,也倒是说得过去。
至于这样的部署,要把十万大军交给韩信这样一个前朝的功侯,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在这方面,扶苏倒是继承了自己亲爹的风格,所谓用人不疑,给了韩信这样的重权。
当然,给了韩信这支军队以后,蒙恬就一直留在长安城,没有离开过。这算是给在外的军队一个保险,制衡之术,是每一个帝王的看家本领,扶苏无师自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