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游子回归
隔壁姐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9章 游子回归,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隔壁姐姐,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接下来在贺年庚入职翰林院之前,更多时候他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陪媳妇筹划布庄成衣行的事宜,或是同孟伯弦在书房下棋商讨文献古籍砌磋文采。
这日午后,锦绣在寿荫堂交给年忠一张铺子修葺图,这张图是她和年庚闲时相互探讨所绘,原本按锦绣的计划是买下两间铺子,一间开成布庄,一间单独设为成衣铺。
但是,年庚建议布庄和成衣合并,如此方便带动店里的生意;锦绣觉得也是,来店里买布的客官若看中成衣,岂不是多添一桩买卖,而且店里还可接受客官挑选布料订制衣裳。
于是,锦绣让年忠买下东西街那间相较大点的铺子,铺子有两层原是前犯官家眷经营的客栈,内部陈设自然得大改。
按照修葺图的绘制,阁楼上厢房一应拆除,扩大陈投商品的位置,从而清楚规划区域,布行大门从转角打开,如此一来无论是从东街还是西街,远远的都能看见布行的招牌和门头,也更显大气。
大堂的位置定要宽敞,让进店的客官行走自如,陈设布匹的架子也不能摆放得过于密集,避免眼花缭乱的景象。
整间布行分为三大区域,大堂左侧为布料挑选区,右侧是成衣展示区,大堂往里的正面放上一排绣架,方便进店的客官参观店里绣娘的工艺;除此以外,布料区域再划分出高价和平价,而开放式的阁楼摆放的是价格更高昂的料子。
在皇城脚下做买卖,最不缺的就是花得起钱的大户,但也得考虑寻常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同时为了考虑来店里的大户女眷停留更长的时间,大堂中央设有两套雅致的茶台,供女眷歇脚吃茶慢慢品鉴。
右侧的成衣区尽量展示出店里所制的精美服饰,故而需做出大量挺起衣饰的木挺,木挺便也是依照人型体态雕刻的木头,将衣饰穿在木梃身上,自然比撑在架子上更有立体感。
年忠一一记下大嫂交待的每一件事,又满脸稀奇的欣赏身旁摆放的木挺,“大嫂,我相信我们的庄行开起来,定能招来好生意。”
此前,年忠特地暗访京里大大小小的布庄和成衣铺,铺子摆设拢统老套,而哥嫂新颖的修葺方案,定能让新开的庄行在这京城里大放异彩。
锦绣笑了笑,说道:“你把这副木挺带上,让店里修葺的工人打造二十个,撑衣的架子也按照我画的来打上两排。”
摆在眼前这副木挺是年庚亲手所雕刻,法子是锦绣想出来的,觉得衣裳穿在人的身上才能尽显美感,却又不好为了展示单独请上一批妙龄女子,毕竟花销大又不划算,后来她灵机一动想到了木挺这个法子。
年庚照着媳妇的想法,让人找来一根粗木桩,花了两日的时间雕刻出脖子以下的人形体态。
“大嫂放心,您交待的我都记下了,店里新买的绣娘和工人暂时都安置在城郊的庄子,阿不那小子已经教会了杨三管事简单的染布手艺。”
“好,从江南订制来的胚料,你得仔细掌眼再付钱。”
“好的大嫂,我保证绝对不会在手里出一丝纰漏,那我先把木挺和绘制图送到店里。”
“好。”
年忠为了张罗新铺子的事尽心尽力,锦绣都看在眼里,不觉欣慰。
城里锦记食坊的买卖也越做越好,年南更是在店里忙得脚不沾地,海氏和杜氏每天都带上孩子到后头的作坊帮忙。
大家都在为将来的日子而忙碌,锦绣相信眼下他们所付出的汗水,都将是未来日子里最美丽的色彩。
炎炎烈日打在飞檐翘壁之上,静谧的午后,院子里传来几声清脆的雀鸣,惬意得紧。
锦绣继续留在寿荫堂翻看手里的账本,这时,扶桑端着托盘缓步近前。
“郡主,厨房新鲜做出了冰酪酥乳茶,奴婢给您端了来,你吃了好消消暑气。”
锦绣从账目里抬起头来,微笑应声,“姑娘可还在午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