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年庚外放等同流放
隔壁姐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4章 年庚外放等同流放,农女重生后,她飒爆了,隔壁姐姐,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翌日,朝堂。
“皇上,肃州乃大庆西塞要地,纵使魏云宵将军镇守嘉峪关,羌胡多方蠢蠢欲动来犯,地方百姓民不聊生,还请皇上务必体恤肃州民情,派遣得力官员前往,以表天威并在安抚地方民生。”
吕尚书再次于朝堂大放厥词,顿时引来其余几方官员面面相觑。
该说不说,吕尚书最近跳得可不要太欢,心思再纯良的官员也猜到,吕家这回指定又在使什么坏水。
龙椅上的萧帝挑眉微睨,嘴角勾笑的看着吕尚书,“朕竟不知,刑部尚书倒是比言官还要替朕心系地方民生,肃州乃边垂之境,吕尚书又是如何得知消息。”
肃州乃大庆重要塞地,一旦肃州被羌胡所攻破,必将殃及关中一带城池,近年来萧帝加关要塞,可肃州地属荒凉民生彪悍,此前朝廷派去的官员,面对旱情依旧束手无策。
此前,萧帝已收到魏云宵传回京中的密信,羌胡几方来犯,眼下内乱未平又遭外患,确实该从朝中派遣官员前往接替。
吕尚书连忙跪地叩头,“皇上,身为天子之臣,定当为朝廷为百姓所忧,微臣家中有一门生来自于肃州,早在旧年时,此学生多番收到老家书信,信中聊表肃州险情。”
“区区家书,微臣自然不敢贸然听信。所以,便让学生回乡下访亲,果然,昨日学生回京带来了肃州险情灾害,地方百姓惨遭多年旱灾,食不裹,饿殍遍野,地方官员无所作为,此事关系朝廷天威,微臣必当为肃州老百姓上奏天听,还请皇上明鉴。”
平台上的太子萧承,冷眼观望下首的吕尚书表演,嘴角一阵抽搐,别以为他没瞧见,吕尚书每说一句便往他身上瞟两眼。
萧帝笑了笑,接过吕尚书的话茬,“哦~,依吕尚书所言,朕该派遣哪位官员前去较为合适啊?”
吕尚书肩膀一抖,又直挺挺的跪好,双手握紧笏板,“皇上,承蒙天恩,微臣断不敢轻言,但为了肃州百姓,臣不得不言。微臣觉得,旧年恩科一甲进士状元,资质聪颖,虽初入仕途,可此人精明才学,定能为百姓做出一番贡献。”
哦豁!
几方党臣听到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吕尚书还生起打储君太子位的心思,也对,眼下当朝党羽只剩吕家最为猖獗,不干出点什么,岂能对不起筹谋良久的苦心。
萧帝好笑的看着萧承,“太子意下如何啊?”
萧承沉着脸,接过萧帝的话,“回皇上,臣以为吕尚书所言不错,只不过,贺大人刚入詹事府不久,眼下调动是否过于频繁。”
“回殿下。”吕尚书赶紧接过话,生怕帝皇父子俩你来我往三两句,把他辛苦捣腾的法子给断了,“贺大人有谋略,必当为天下百姓所用。”
谋略!
萧承要不是谨记老师姑父再三叮嘱沉住气性,恐惧已经当廷跳起来指哉吕家用心险恶,打量谁不知道吕家使计把姑父调离京城,方好打他那算盘珠子。
萧帝隐忍着笑意,扫一眼下面众臣神色各异,挑了挑眉开口道:“吕尚书所言极是,倘若贺大人大有作为,也算是为朝廷排忧解难。”
“皇上圣明,微臣正是此意。”吕尚书连忙附议,生怕慢半拍就赶不上趟。
别以为他看不出来,近一年来,几方朝党接连遭殃,躲在太子背后的永安郡马才是罪魁祸首,倘若再让此人留在京城太子身边,岂不阻碍他为五皇子施展的拳脚。
肃州是个什么地方,一旦贺年庚出了京城能不能回来还得看他的命够不够大,要怪就怪他站了不该站的队,眼下朝堂势力大半倾回皇上羽翼之下,太子也只能依附皇上所行事,他若不再趁机筹谋一番,将来五皇子哪还有出头之日。
“好。”萧帝看足了戏,一拍大腿,扬声道:“传朕旨意,任命左右春坊学士贺年庚为正四品肃州甘州知府,十日内即刻起程赶往地方上职。”
众臣闻言,纷纷跪地,“皇上圣明。”
实则,各别大臣内心仍是觉得事有蹊跷,皇上怎会轻易放走永安郡马,尤其是保皇派的吏部尚书等大臣,心想皇上即便不看在贺大人郡马的身份,也得顾及太师和安国夫人的情份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