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过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7章 独孤书院(四),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红衣过客,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启道十一年·春分,宜开市,宜祭祀,忌闭塞。

望岳山巅的明心塔前,孟丘身着月白道袍,腰间正心剑换了新穗——三千学子用各自家乡的棉线编织而成,穗尾缀着从五湖四海采集的五色土。

威瀚站在他身侧,玄色锦袍上绣着工笔绘制的《九经图》,墨斗已换成檀香木所制,斗身刻满学子们的求学箴言。

“吉时已到!”陈墨的声音裹着晨雾传来。

老匠人虽已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手中紫檀拐杖换成了书院的“开道杖”,杖头雕着农夫、织女、书生、匠人四象。

随着他一声令下,二十八名壮汉同时拉动青铜道钟的悬索,那口高九丈、重万斤的巨钟缓缓升起,钟身上的道纹在晨光中次第亮起,如同一幅流动的《天下图》。

当钟体稳稳落在塔顶时,忽然有七彩光晕从钟内溢出,化作千万只蝴蝶形状,扑向山下的桃花林。

正在给学子们分发课本的小铃铛惊呼:“是桃花蝶!阿爹说它们十年才现一次!”

她如今已是书院的“童蒙班”小先生,发间的桃花簪子换成了孟丘送的玉笔形,此刻正随着她的跑动叮当作响。

“孟兄,看这个。”威瀚递来一卷黄绢,上面盖着朝廷的玉玺大印,“陛下亲赐‘道统之光’匾额,还特许书院弟子可直接参与殿试。”

他忽然指着山下蜿蜒的车队,“瞧,这是《农政新篇》手稿来了。”

孟丘望向塔下的“百家墙”,只见石壁上新增了墨家的《机关术图解》、医家的《本草图谱》,甚至还有渔家刻的《潮汐表》。

昨夜他巡院时,曾看见一位老妇人在墙前用炭笔补刻《纺织经》,旁边跟着的小女孩正用桃花汁调颜料——这便是他心中的道统,不是高高在上的碑刻,而是活在百姓指尖的烟火。

午时三刻,道钟首次敲响。

第一声钟鸣里,漫山桃花同时绽放,粉色花雨顺着明心塔的九层飞檐倾泻而下,在塔基处汇成“正”字形状。

第二声钟鸣里,洗心池的泉水突然腾空而起,化作九条水龙绕塔盘旋,每条龙身上都映着不同的典籍画面。

第三声钟鸣里,天空中乌云尽散,一道长达百里的紫气从东方滚滚而来,在塔顶凝成“天下归心”四个大字,每个字都有亩许大小,边缘镶着金边,如同被阳光刻在天幕上。

“是紫气东来三万里!”陈墨老泪纵横。

山脚下,正在百姓堂听耕读课的老农们纷纷跑出,望着天空中的紫气象。

有个瞎眼的老丈问身旁的孩童:“那光是什么颜色?”孩童想了想,抓起一把桃花放在他掌心:“就像阿爹磨的桃花蜜,甜得能照见人心。”

威瀚转头看向孟丘,却见后者正望着塔下的“百姓梯”——那是用山民们捐赠的旧石板砌成的台阶,每块石板上都刻着捐赠者的名字,有“王二牛·捐青石三块”,有“张彩姑·捐纺车模型一具”。

“记得去年奠基时,”孟丘轻声说,“小铃铛问星星是不是书院的灯。现在才明白,每块石板、每卷竹简、每个来听课的人,都是书院的星火。”

孟丘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桃花,花瓣上竟清晰映出明心塔内的景象:

第一层的农事图前,几个农家子弟正对着犁具模型争论;第三层的兵器架旁,南山剿匪的老兵在教学子们辨别毒箭种类。

未时,书院正式开讲。

孟丘站在明心塔下的露天讲堂,望着台下三千学子——有身着襕衫的书生,有穿着短打的匠人,还有裹着头巾的牧民。

孟丘展开新刻的《正气论》修订版,书页间夹着各地学子寄来的心得笺纸,忽然听见身后的道钟又轻轻响了一声,这次的钟声里,竟混着山民的山歌、匠人凿石的叮当声、妇人纺织的机杼声。

“今日第一讲,”他的声音穿过花海,“不讲经义,不讲玄虚,只讲一个‘人’字。”

他指着远处正在给学子演示水车的威瀚,“书院不是神仙的楼阁,是人的学堂。在这里,你可以学如何让稻谷增产,如何让刀剑不折,如何让冤屈得申——但最重要的,是学如何做一个‘人’,一个让天地清明、让百姓心安的人。”

话音刚落,天空中忽然落下无数光雨,每滴光雨都化作一本书籍,飘到学子们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天行

大山深处的女人们

许老师

开局:六连抽,创建万古帝朝

逍遥孤者

半岛:重生成为女帝队长

梦一病

从斩神开始的风暴诸天之旅

御云悠悠

诡异复苏?我先卖个淋巴肉包子!

西红柿炒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