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的米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8章 游行指定用曲,华娱之2000,河狸的米饭,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周易也只是以一句“我就想这么做”堵住了所有人的嘴。</p>
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单纯看着不爽。现在有底气有资本了,想嘴炮爽一把。 “斯派克《摸nster》销量神话席卷全球,粉丝狂欢与争议并存!”</p>
《斯派克专辑掀文化战争:进步派追捧Vs保守派抵制!》</p>
“从销量奇迹到政治风暴:斯派克的双面争议!”</p>
《现实世界的超级英雄!不死鸟斯派克拉响舆论警报!》</p>
“……”</p>
波士顿这一场音乐节结束后,周易那一段袒露内心的谈话被拍摄者上传到了一个名为YouTube的新兴视频网站——</p>
这网站不像是msn那样有名,就是个成立没多久的小视频网站,且对视频拍摄者记录生活极为友好,听说还是个华裔创建的。</p>
埃文·弗兰克在回家后就把自己手持DV拍摄下来的内容剪辑后随手传了上去,由于时长因素特意分了好几个部分。为了关注度,根据风向专门取了这么几个耸人听闻的标题骗点击量。</p>
或者说,也不能说骗,毕竟他是真挺佩服斯派克敢来趟这浑水的。</p>
“不得不说,我确实有点被他圈粉的意思。”</p>
亲身经历了斯派克的音乐节表演后,翌日回归校园的埃文·弗兰克绘声绘色的向同好讲述起了自己的遭遇:“报纸上说斯派克的《21 guns》是新世纪的《give Peace a chance》,我觉得很有道理。”</p>
“可不是吗,我听说隔壁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学生组织都打算把《21 guns》当做游行歌曲了。”</p>
虽然这俩不在波士顿,但与波士顿大学一样,这俩名校也在马萨诸塞州,消息流通还是挺快的。</p>
“不止。我听玛丽说,曼哈顿那边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也在组织游行,打算用《21 guns》当指定歌曲……”</p>
埃文·弗兰克听得心头顿时一愣——</p>
《give Peace a chance》,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于1969年发布的第一支个人单曲,同时也是一首反对美越战争的反战摇滚歌曲。</p>
一经发布,这首歌就在美国乐坛迅速扩大影响力,成为了美国人反对越战的游行必选之歌。</p>
1969年10月15日,数十万游行示威者齐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高声合唱该歌,以此来表达对美国政府的抗议。</p>
三十多年过去,美国已经有很久都没有再出现过这种场面了。</p>
这一场伊拉克战争本就唤醒了许多人的反战情绪,呼吁着和平,眼下周易这歌又火起来被当做几大学生群体组织游行的抗议歌曲……</p>
“有多少人?”</p>
“哥伦比亚大学那边不清楚,哈佛和麻省理工据说是有近万名学生合流了。我们学校据说到时候也会有三千人左右去参加?具体没问清楚,他们现在天天在练《21 guns》这首歌呢……”</p>
相较于同类型的其他歌而言,《21 guns》中的“one,21 guns!(鸣炮,21响!)”这一句歌词确实是很适合用来游行,喊起来、唱起来很有节奏感、气势感。</p>
“据说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组织还向斯派克发出了邀请,想要邀请斯派克去进行领唱。”</p>
“???”</p>
周易一脑袋的问号:“我?领唱?”</p>
“你是不知道,这一次你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里已经快封神了,威望那简直是高的不得了。”钱江哭笑不得,将缘由娓娓道来。</p>
这年头,你想找一个不吸不抽不赌不五毒俱全的好榜样,是很难得的。</p>
最起码在美国乐坛是这样的。</p>
周易恰巧弥补了这片空白,并且在这个赛道一骑绝尘,堪称没有对手。</p>
“不止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麻省理工、波士顿大学等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常青藤高校的学生组织都打算联合在一起搞游行了,也对你发出了邀请,打算复刻当年约翰·列侬的盛况。”</p>
全球六百七十多万的专辑销量就摆在这里,虽然比不上昔日的约翰·列侬,那也是因为时代因素影响。</p>
况且,因为互联网的缘故,周易的影响力能够以极快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点反而是约翰·列侬所欠缺的。</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