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美颜方到现代抗衰新宠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从民间美颜方到现代抗衰新宠,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蒲公英花:绽放于草间的养颜散结之宝——
一、民间应用:以花为媒的养颜散结智慧
蒲公英花作为植株的“精华凝聚处”,其药用价值在民间实践中聚焦于“外治皮肤、内调气血”,形成“花性轻扬,善走表络”的应用特色,尤其在色斑、疣赘、皮肤炎症等领域展现独特优势。
(一)内服:气血调和的“天然养颜剂”
1. 黄褐斑、雀斑:泡茶通络消斑
民间采初开的蒲公英花(黄色舌状花全朵),阴干后每日取10-15g,配伍玫瑰花6g、茯苓12g、甘草3g,沸水泡饮,代茶频服。此法源于《岭南采药录》“花能散肝胃之郁热,面上疱疮可消”,借花之轻扬疏散,入肝经(面为肝之华)、肺经(皮毛为肺所主),清泄郁热,调和气血。典型案例:粤地妇人长期饮用,配合花汁外敷,3-6个月可见色斑变淡,尤其对肝郁型(伴情绪抑郁、月经不调)黄褐斑有效率达80%。
2. 内燥津伤:花露养阴润燥
江浙地区取鲜蒲公英花200g,蒸馏制露,名曰“公英花露”,代水饮或调蜜服,治秋燥伤肺之皮肤干燥、干咳少痰。《本草纲目拾遗》载“花露能清头目,润泽肌肤”,现代分析其含挥发油类成分(如芳樟醇、橙花醇),可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缓解咽干、鼻燥,同时外擦可改善秋冬季干性湿疹。
(二)外敷:体表疾患的“散结妙手”
1. 扁平疣、寻常疣:花汁点涂消赘
取新鲜蒲公英花(带花茎),折断后收集流出的白汁,直接点涂疣体表面,每日3-4次,至疣体脱落。民间称“三日见痂,七日自落”,尤其对米粒大小的扁平疣效果显着。原理在于花汁含蒲公英甾醇、酚酸类成分,可抑制hpV病毒复制,促进局部角质层剥脱。《岭南采药录》载“花汁点眼热(结膜炎)、涂疮疡,皆效”,此为其抗病毒作用的延伸应用。
2. 干燥性皮炎、手足皲裂:花蜜膏润养
制法:蒲公英花(干品)50g研末,加蜂蜜100g、橄榄油50ml,文火熬至膏状,涂擦患处。江浙民间用于治老年皮肤瘙痒、冬季手足裂血,取花之“润燥散结”(《本草便读》谓花“气轻于叶,善达皮表”),蜂蜜保湿,橄榄油锁水,三者协同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显示,连续使用2周,皲裂愈合率达92%,瘙痒程度下降60%。
3. 眼疾初起:花汁滴眼退赤
鲜蒲公英花10朵,加蒸馏水50ml,浸泡2小时后过滤,取澄清液滴眼,每次1-2滴,治急性结膜炎(红眼病)、麦粒肿初起。《岭南采药录》原载“花治眼疾,取汁点之”,现代实验证实其花汁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抑制率达75%,可减轻结膜充血、水肿,缓解畏光、刺痛。
(三)食疗:花香入膳的养颜之道
- 公英花粥(《山家清供》化裁):粳米100g煮至半熟,加蒲公英花(干品)15g、红枣5枚,煮至米烂,加冰糖调味,治脾虚肝郁之面色萎黄、皮肤暗沉,借花之升浮,引谷气上达头面,“色自明润”(《饮食辨录》)。
- 花酿米酒(闽地民间方):鲜蒲公英花200g、糯米500g,按甜酒曲制法发酵,酿成后每日饮10-15ml,活血养颜,尤宜女性气滞血瘀型色斑,酒性行药势,助花气通达周身。
二、典籍记载:从附方散见到功效显明
蒲公英花的药用记载晚于根、叶,直至明清才从全草应用中分化出来,形成“花主上焦,善治皮表”的认知体系。
(一)清代以前:零星记载与经验积累
- 唐代《新修本草》仅载全草“花黄,人皆啖之”,未及药用;
- 南宋《宝庆本草折衷》首次提及花的外用:“花敷恶疮,能消肿痛”,但语焉不详;
- 明代《本草纲目》收载全草治“髭须黄赤”,暗示花的乌发养颜作用,谓“花汁涂发,令黑润”,为后世美容应用埋下伏笔。
(二)明清时期:功效分化与理论成型
- 《岭南采药录》(1920年)首次明确花的独立功效:“花治眼热,取汁点之;治面上疱疮,煎水洗”,首次将花与眼疾、皮肤疮疡关联,强调“取其轻清上达之性”;
- 《本草便读》(清·张秉成)总结花的药性:“花较叶尤轻,善达皮腠,散肌表之热,消乳痈(配合叶)、退面斑(配合根)”,提出花与根叶的协同应用;
- 《疡医大全》(清·顾世澄)载“公英花散”(花研末,麻油调敷)治“发际疮”(毛囊炎),称其“气薄味淡,轻可去实,不伤正”。
(三)近现代:临床定位与功效拓展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虽未专论花,但在“治疣赘方”中提及“蒲公英花汁,日日涂之,久自消”,肯定其外用消赘疗效;现代《中药大辞典》收录花的化学成分(叶黄素、类黄酮、挥发油),为其抗氧化、抗病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从民间经验到临床用药的转化。
三、现代研究:成分解析与药理新发现
蒲公英花的药效物质集中于花瓣的黄色素腺与分泌细胞,其叶黄素、类黄酮等成分含量为全株之冠,形成独特的药理作用。
(一)核心活性成分
1. 类胡萝卜素类(占干花重量3%-5%):
- 叶黄素(lutein)、玉米黄质(zeaxanthin)为主,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10倍以上,可清除皮肤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减少色斑形成(《phytochemistry》2018)。
2. 类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