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仙草记:韩愈贬潮救命缘》上卷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韩江仙草记:韩愈贬潮救命缘》上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韩江仙草记:韩愈贬潮救命缘》
楔子
元和十四年正月,秦岭的风雪正紧,五十二岁的韩愈戴着枷锁,踏上了前往潮州的贬途。他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一道圣旨将他从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那是大唐版图最南端的蛮荒之地,传说“瘴气噬人,十去九不还”。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望着漫天风雪,写下“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绝笔,那时的他还不知道,韩江两岸的悬崖上,正生长着一株能逆转他命运的仙草,而这株草,将与他的悲喜、生死紧紧缠绕。
上卷:瘴江孤臣逢绝境,悬崖仙草显灵机
第一回 蓝关绝笔悲前路,韩江瘴气锁孤舟
韩愈的贬途走了整整三个月。出长安,过秦岭,越岭南,一路风霜雨雪,他本就年迈的身体渐显疲态。抵达潮州时,正值初夏,韩江两岸湿热蒸腾,榕树的气根垂在雾里,像无数条毒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草与水汽混合的腥气——当地人说,这就是“瘴气”,能“蚀骨、焚肺、断命”。
刺史府早已破败,蛛网结在梁上,墙角爬着不知名的毒虫。韩愈安顿下来的第一晚,便被潮热惊醒,浑身黏腻如浸水中。随行的小女儿韩挐,年方十二,自幼体弱,到潮州后更是茶饭不思,小脸蜡黄,常常指着喉咙说“痒”(瘴气侵肺之象)。韩愈请来当地唯一的“郎中”,那人看了看,只摇着头递上一包不知名的草药,煎服后竟毫无用处。
半月后,韩愈开始处理州务——整顿吏治、安抚流民,忙得脚不沾地。一日午后,他在韩江边查看水患,忽然一阵狂风裹着瘴气袭来,顿时头晕目眩,胸闷如堵,咳出的痰中竟带血丝。回到府中,便发起高烧,时而恶寒战栗,如坠冰窟;时而高热如焚,似在火狱(瘴疟之典型症状)。
第二回 刺史病危托后事,小女染疠命垂危
韩愈的病一日重过一日。高烧不退时,他胡言乱语,喊着“佛骨误我”;清醒片刻,又拉着随从的手,指着案头未写完的《祭鳄鱼文》,泪水直流。他知道,自己怕是熬不过这潮州的瘴气了。夜里,他强撑着坐起,给侄孙韩湘写了那封后来流传千古的信,其中“好收吾骨瘴江边”一句,写得笔画颤抖,墨迹晕染,满纸绝望。
更让他心碎的是,小女儿韩挐也染上了同样的病。小姑娘躺在木板床上,呼吸微弱,嘴唇干裂出血,每咳一声,都像小猫在呜咽。韩愈抱着女儿,眼泪滴在她枯瘦的脸上:“挐儿,是爹爹害了你……”他派快马去邻州求医,可岭南偏远,信使出去三日,仍杳无音信。
府中的老仆泣道:“大人,潮州有个老药农,姓陈,住在韩江对岸的‘石壁村’,据说能治瘴气。”韩愈如抓住救命稻草,忙命人去请。可陈药农年纪大了,又逢连日暴雨,韩江涨水,渡船难行,等他撑着小船晃晃悠悠到刺史府时,韩挐已经没了气息。
韩愈抱着女儿冰冷的身体,一口鲜血喷在案上,顿时昏死过去。
第三回 陈翁攀崖寻仙草,铁皮石斛见真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