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记:瑶池遗珍落凡尘》(上卷)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金钗记:瑶池遗珍落凡尘》(上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楔子
昆仑瑶池的蟠桃盛会,总在云雾最浓的七月初七举行。那一年,王母娘娘的发髻上斜插着一支赤金点翠钗,钗头嵌着七颗鸽血红宝石,走动时,宝石映着瑶池水光,像拖着一串流动的火焰。宴至酣处,青鸟信使突然闯入,带来东海龙王的急报——千年玄龟驮着的定海神针,被一只石猴拔去,东海正掀起万丈狂涛。
王母惊起时,发钗的流苏勾住了瑶池边的玉树,“铮”一声轻响,那支陪伴她三千年的金钗,竟从发髻滑落,坠入云霭。她望着金钗坠向凡间的方向,指尖凝着的云气都微微颤抖:“此钗吸足了瑶池仙气,落入凡尘,必生异象。”
三千年后,明代永昌卫的悬崖上,杨慎捧着一株刚采的石斛,对着阳光细看:茎节如古钗相叠,紫黑的外皮泛着金属光泽,每节交接处都有一圈银霜,像极了钗头的錾花。他想起《汉武帝内传》里“王母发钗化玉簪草”的记载,忽然笑道:“此非人间物,定是瑶池遗珍。”
第一回 瑶池失钗落凡尘,石缝初萌金钗影
金钗坠入凡尘时,正落在蜀地的青城山。它穿过九重云雾,将瑶池的仙气撒在沿途的崖壁上,最后“噗”地插进一处青石缝里。那时正值春分,石缝里的露水刚融,金钗接触凡尘的刹那,赤金的钗身渐渐褪去光泽,化作紫褐色的茎,宝石却沉入茎节,凝成一圈圈银霜;钗头的流苏则抽出细根,紧紧扒住青石,像怕被山风卷走。
第一个发现它的,是青城山的药农王道平。那年他攀岩采“七叶一枝花”,忽见三丈高的石缝里,有丛草茎如钗,顶着米粒大的花苞,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他想起祖父说的“瑶池遗草”传说,攀岩而上,指尖刚触到茎节,就觉一股凉意顺着指尖蔓延,腰间的药篓突然变得轻飘飘的,连多年的风湿痛都缓了些。
“这草通灵性!”王道平不敢多采,只掐了最顶端的一节,带回家中。夜里,那节草茎竟在陶碗里抽出新根,碗沿凝满了水珠,像是草在“出汗”。他将草茎种在自家院子的石槽里,每日用晨露浇灌,三年后,石槽里的草竟蔓延开来,茎节层层相叠,开花时如群钗垂挂,淡紫色的花瓣边缘泛着金晕,引得蜂蝶绕着石槽飞舞。
消息传到青城山常道观,道长观妙子亲自来看。他见草茎形态奇特,便取来《山海经》对照,书中“昆仑之墟,有草如钗,食之不饥”的记载,竟与眼前的草分毫不差。观妙子焚香祷告后,取草茎煎水,饮下时只觉一股甘润之气从喉头直入丹田,打坐时气脉流转都顺畅了许多。
“此乃王母发钗所化,”观妙子对王道平说,“你看它茎节如钗,得‘金’气;附石而生,得‘土’气;承雨露而长,得‘水’气;向阳而开,得‘火’气;抽芽展叶,得‘木’气——五行俱全,当为‘金钗仙草’。”从此,青城山的药农便称它为“金钗”,采时必焚香祷告,只取老茎,留其新苗,生怕得罪了王母。
第二回 唐诗初咏金钗影,虞集笔端见珍奇
唐代的蜀中,金钗石斛已在文人圈小有名气。杜甫寓居成都时,曾随药农入青城山,见到悬崖上的金钗,写下《题青城山道士房》:“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时访左慈局,聊观王母钗。”诗中的“王母钗”,便是金钗石斛,这是它第一次走进唐诗,带着淡淡的神话余韵。
到了元代,虞集对金钗的描摹更添几分雅致。他曾在蜀地为官,见当地女子将金钗石斛的干花插在发髻上,当作真金钗的点缀,一时兴起,写下《金钗石斛》:“石上金钗翠影摇,仙根原自出蓬霄。不随桃李争春色,独抱幽贞待雪消。”诗中“出蓬霄”点明其神话渊源,“独抱幽贞”则写出它附石而生的品性,将仙草的“奇”与文人的“雅”融在了一起。
虞集还在《道园学古录》里记过一件趣事:他曾将金钗石斛赠予友人,友人误以为是真金打造的钗子,竟用布擦拭,想让它更光亮,结果擦落了茎节上的银霜。虞集得知后大笑:“此乃活金钗,其珍不在形,而在气。你擦去的不是尘,是瑶池的仙气。”
元代的画坛也留下了金钗的身影。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时,在山岩缝隙处添了几笔淡紫,旁题“金钗石斛,王母遗珍”。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画山必画草,草中最奇者,莫过于金钗——它能在石上生根,如隐士在乱世立身,有骨有节。”
第三回 杨慎贬途识真容,金钗入诗见风骨
杨慎与金钗石斛的相遇,带着几分宿命的意味。嘉靖三年,他被贬永昌卫,途经四川泸州时,染了“喉痹”之症,咽如刀割,连米粥都难以下咽。当地乡绅送来一味药,说是“泸州崖上的金钗,能治百病”。
杨慎初见时,见其茎节如钗,紫黑坚硬,不禁想起虞集的诗。他按古法将金钗与麦冬同煮,药汤刚入口,喉间的灼痛便消了大半,一股甘润之气顺着喉咙往下走,连胸口的郁气都散了。“果然是仙根!”他捧着空碗,对随行的杨忠说,“虞集说它‘出蓬霄’,半点不假。”
为探金钗究竟,杨慎绕道青城山,在常道观见到了观妙子的后人。道长引他看观里的药圃,只见石槽中的金钗石斛已长成一片,茎节层层叠叠,最高的竟有三尺,开花时如无数金钗插在石上,淡紫色的花瓣在风中轻颤,像王母的流苏在晃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