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的临床使用适应症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川芎的临床使用适应症,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川芎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活血行气药,其功效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核心,临床适应症广泛,既涵盖传统中医辨证范畴,也被现代医学用于多种器质性疾病的治疗。以下从传统中医与现代临床两个维度梳理其适应症:
一、传统中医临床适应症(基于辨证论治)
川芎的应用核心是“血瘀气滞”“风邪阻络”相关病证,具体包括:
1. 血瘀气滞所致疼痛证
- 头痛:尤其适用于瘀血或气滞引发的头痛(如偏头痛、头顶痛、反复发作性头痛),常与白芷、细辛等配伍(如川芎茶调散),针对“不通则痛”病机,通过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 胸胁痛:用于肝郁气滞、瘀血阻滞的胸胁胀闷疼痛(如肋间神经痛、肝炎伴胁痛),常配柴胡、香附(如柴胡疏肝散),行气活血以疏肝解郁。
- 脘腹疼痛:针对瘀血或寒凝气滞导致的胃脘痛、腹痛(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属气滞血瘀证),配当归、白芍(如四物汤加味),活血散寒以止痛。
- 痛经、产后腹痛:适用于血瘀或气滞引发的经行腹痛、产后恶露不尽伴腹痛(如原发性痛经、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常配桃仁、红花(如桃红四物汤),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 跌打损伤痛:用于外伤后局部瘀血肿胀疼痛,配乳香、没药(如复元活血汤),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2. 风湿痹痛
因川芎能“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阻、气血不畅所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兼血瘀证),常配独活、杜仲(如独活寄生汤),祛风除湿与活血止痛兼顾。
3. 瘀血阻滞的症瘕、肿块
用于瘀血凝聚形成的体内肿块(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属血瘀证),常与丹参、莪术等配伍,通过活血消症散结,改善局部瘀血状态。
4. 中风后遗症
针对中风后气虚血瘀导致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常配黄芪、当归(如补阳还五汤),通过活血通络,辅助恢复肢体功能。
二、现代临床适应症(基于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如川芎嗪、阿魏酸)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镇痛等作用,临床多用于以下疾病:
1. 心脑血管疾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