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赐药的约定》下卷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山神赐药的约定》下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小巴特尔跪在地上,接过鹰羽杖,重重磕了三个头:“阿爷放心,我记着,子子孙孙都会记着。”
巴图走后,小巴特尔在麻黄沟旁立了块更大的石头,上面刻着巴图编的顺口溜,还画了麻黄的茎和根——茎秆向上,根须向下,中间用一条线连着,意思是“草护人,人护草,生生不息”。
第八章:风沙知约定,千年草常青
又过了几十年,乌珠部落的帐篷换了一茬又一茬,人也老了一茬又一茬,但麻黄沟的麻黄,依旧在春风里抽芽,在秋阳里结籽。
有一年,腾格里沙漠刮起了百年不遇的黑沙暴,天昏地暗,连最壮的骆驼都吓得趴在地上。周围几个部落的帐篷被吹翻了,羊群被卷走了,只有乌珠部落的帐篷,因为扎在麻黄沟附近,沙子被麻黄根牢牢锁着,虽有颠簸,却没被埋。
风暴过后,牧民们在麻黄沟发现,那些根深叶茂的麻黄,像一道道绿色的墙,把沙子挡在了外面。“是山神在护着咱,是麻黄在护着咱!”老人们激动地说。
后来,有汉族的商队路过,听说了乌珠部落和麻黄的故事,把“只采茎、不挖根”的规矩带回了中原。有人照着做,发现这样采麻黄,来年真的还能长,而且药效一点不差。他们感叹:“沙漠里的部落,比咱懂草啊!”
如今,腾格里沙漠边缘,依旧能看到麻黄丛生的沙地。当地的牧民,不管是哪个部落的,采麻黄时都守着乌珠部落传下来的规矩。他们会指着沙地里倔强生长的麻黄,对孩子说:“这草叫沙人参,是山神赐的药,也是护沙的兵。咱要好好待它,它才会好好待咱。”
风掠过麻黄沟,茎秆“沙沙”作响,像在回应着什么。或许,它在说:约定还在,守护还在,只要人记得对草木的敬畏,沙漠里就永远有绿色的希望,有生生不息的家园。
尾声:约定刻石上,共生传千古
在乌珠部落旧址附近,那块刻着麻黄符号的岩石依旧矗立,风吹日晒,符号却愈发清晰。岩石旁,新的麻黄芽正顶破沙砾,带着露水,闪着光。
考古队员来到这里,发现了岩石上的符号和周围密集的麻黄根遗迹,结合当地牧民的传说,终于明白:这不仅是一个关于药草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能在贫瘠的土地上,守住生机与希望。
而麻黄,这株沙漠里的“救命草”,依旧在履行着它的约定:用茎秆驱散风寒,用根须锁住流沙,年复一年,在风沙里站成永恒的绿色,见证着一个古老部落与自然的千年约定。
(全文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