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俺答封贡
天狼峰的古尊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章 俺答封贡,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天狼峰的古尊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成交。\"俺答咬着牙吐出两个字,\"但我要明朝每年给土默特十万匹布,二十万斤盐!\"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箭伤,\"这是嘉靖二十九年在古北口留下的,这笔账,就用互市来还!\"
马市上的文明交融
隆庆五年三月,张家口马市开市那日,草原与中原的心跳第一次如此接近。汉商陈万利摸着新铸的\"隆庆通宝\",望着蒙古牧民牵着的膘肥战马,突然想起父亲临终遗言:\"记住,刀枪能夺财,生意能买命。\"
\"客官,这是刚出炉的熟铁锅!\"山西商人王掌柜掀开毡布,七口叠放的铁锅泛着油亮的光。几个蒙古汉子围上来,粗糙的手指抚摸着锅壁凸起的\"福\"字,突然用生硬的汉语喊:\"这个,换五匹马!\"
交易最热闹时,一个梳着双丫髻的蒙古少女怯生生递上狐皮。她想要的不是绸缎,而是一柄银簪。当汉商妻子亲手将簪子别在她发间,少女对着铜镜轻笑,发梢扫过窗棂上的剪纸——那是昨夜新学的\"连年有余\"花样。
板升城的土窑日夜不息。俺答汗的工匠们围着汉人工匠老李头,看他往窑炉里添加陶土。\"记住,烧砖要像养孩子,\"老李头用沾着泥的手比画,\"火候不到,出来就是软骨头。\"当第一窑青砖整齐码放时,有牧民突然跪地——这些方砖垒起的敖包,比毡帐更能抵御暴风雪。
但暗流从未平息。深夜的蒙古包内,俺答的侄儿扯着嗓子嘶吼:\"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怎能向汉人低头?\"话音未落,帐帘被猛地掀开,俺答的弯刀抵住他咽喉:\"你饿肚子时,怎么不想着成吉思汗?明日起,敢阻拦互市者,杀无赦!\"
长城内外的烟火新生
五年后的中秋夜,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亮起第一盏孔明灯。俺答汗望着空中漂浮的\"明月\",想起封贡那日接过的金印。那时他以为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却没想到草原真的变了模样——土默特部的孩童开始用汉字记账,老萨满的咒语里多了\"财神爷\"的名号。
北京紫禁城的乾清宫里,朱翊钧把玩着进贡的玛瑙鼻烟壶。\"张居正,\"少年皇帝突然发问,\"那个顺义王,当真二十年未犯边?\"
张居正展开边报,朱批落下:\"华夷一家,永息烽燧。\"烛光映着他鬓角的白发,想起当年在文渊阁的抉择。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与千里之外马市的喧嚣,在夜色中悄然共鸣。
而在板升城的书院里,蒙汉孩童正齐声诵读《千字文》。教书先生望着墙头新糊的《耕织图》,突然发现:原来长城不只是边界,更像一条流动的河,将铁锅的温热、丝绸的柔软,还有两个民族的渴望,都煮成了新的故事。当寒风再次掠过草原,传唱的不再是《哀也先》的悲歌,而是\"马市开,牛羊肥,金樽美酒夜光杯\"的新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