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儿妙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1章 湘州烽火连天起 蜀道兵戈动地来,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安可儿妙桃,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湘东王萧绎拿到了侯景的首级,心里痛快极了。

他下令把这颗脑袋挂在闹市上示众三天,让百姓们都看看造反者的下场。

三天后,他又命人用滚烫的漆把首级处理过,像收藏战利品一样,郑重地存进了武库。

“王爷,这些俘虏怎么处置?”

狱卒跪在地上请示。

萧绎冷笑一声:“除了任约、谢答仁,其他人都杀了吧。”

他顿了顿,“对了,那个叫王伟的,先别动。”

原来王伟在狱中写了首五百言的长诗,文采斐然。

萧绎读后颇为欣赏,动了恻隐之心。

“王爷,这王伟确实有才。”

谋士凑上前说,“不过听说他之前写过一篇讨伐檄文,文采更佳。”

萧绎来了兴趣:“哦?拿来我看看。”

当看到“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

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这两句时,萧绎的脸色瞬间铁青。

他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瞎了一只眼睛,最忌讳别人提这事。

“好个伶牙俐齿的逆贼!”

萧绎拍案而起,“来人!

把王伟给我拖出来!”

侍卫们立刻冲进大牢,把正在写诗的王伟拖到了刑场。

“王爷饶命!”

王伟挣扎着喊道,“那檄文是奉命而作,并非...”

“住口!”

萧绎厉声打断,“给我把他的舌头拔了!”

刽子手熟练地执行命令。

王伟的惨叫声还没停,萧绎又下令:“再把他钉在柱子上,一刀刀剐!”

刑场上血肉横飞,围观的人都吓得直哆嗦。

萧绎却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王伟咽下最后一口气。

事后论功行赏,萧绎封南平王萧恪为扬州刺史,升王僧辩为司徒,陈霸先也得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

但朝中大臣们私下议论纷纷。

“侯景造反,王伟确实是主谋。”

一个老臣摇头叹气,“可王爷这般泄愤杀人,实在有失体统。”

“嘘!小声点。”

同僚紧张地提醒,“你没看见王爷最近脾气多大吗?”

确实,萧绎这次杀人完全是为了泄私愤。

虽然王伟罪该万死,但这样残忍的处决方式,反而让不少人心生不满。

叛乱平定,朝廷大赦天下。

南平王萧恪等人纷纷上书,劝梁元帝萧绎登基称帝。

萧绎却摆摆手,故作谦让:“此事不急。”

可转头就派人去寻传国玉玺。

这玉玺本是侯景随身携带的宝物。

临死前,他特意嘱咐侍中赵思贤:“我若死了,就把玉玺沉入江底,绝不能让南朝人再得到它!”

赵思贤点头答应,心里却犯嘀咕:“一块石头罢了,难道没了它,皇帝就当不成了?”

侯景一死,赵思贤揣着玉玺偷偷溜走。

他乘船渡江,刚到京口,竟遇上一伙强盗。

情急之下,他一把将玉玺丢进草丛,自己拼命逃到广陵,气喘吁吁地找到北齐将领郭元建:“玉玺……玉玺丢了!”

郭元建一听,眼睛一亮:“快!带我去找!”

手下人沿着江岸搜寻,果然在草丛里发现了那枚传国玉玺。

郭元建捧在手里,哈哈大笑:“天意啊!”

他不敢私藏,立刻将玉玺献给北齐行台辛术。

辛术掂了掂,眯眼笑道:“这可是好东西。”

转身便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北齐国都。

传国玺遂为高氏所有了。

北齐皇帝高洋派散骑常侍曹文皎南下,出使南梁,表面上是礼节性的聘问,实则暗藏试探。

湘东王萧绎也不甘示弱,立刻派散骑常侍柳晖回访,双方使者往来,玉帛相赠,看似一片和睦。

然而,高洋私下却采纳了郭元建的建议,突然翻脸。

他命令司空潘乐率军,联合郭元建围攻南梁的秦郡。

行台辛术觉得不妥,劝道:“两国信使不断,无故动兵,恐怕不妥吧?”

高洋冷笑一声:“战机稍纵即逝,岂能拘泥小节?”

此时,南梁大将陈霸先正镇守京口,得知秦郡告急,立刻派徐度、杜瑱等将领火速增援。

战况紧急,陈霸先索性亲自出马,率军直扑秦郡。

他指挥若定,将士奋勇冲杀,竟一举击退北齐大军,斩首万余级。

得胜归来,陈霸先刚回营,便有人来报:“王僧辩大人召集百官,正在商议大事。”

王僧辩见到众臣,郑重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湘东王贤德,当继大统。”

群臣纷纷附和,联名上表,请萧绎登基。

萧绎在江陵接到奏表,微微一笑:“既然众望所归,那我便顺应天意。”

不久,江陵城内钟鼓齐鸣,萧绎正式即位,颁布诏书,宣告天下。

诏书里说:朕继承高祖武皇帝与太宗简文皇帝的基业,平定乱世,恢复社稷。

众臣认为天命所归,不可拖延,故朕顺应民意,登基为帝。

为延续正统、惠及百姓,改年号“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

特此宽免:免除积欠租税;

嘉奖孝子贤孙,赐予爵位;

赦免囚徒,解除劳役禁锢。

他登基的那天,没有在正殿举行大典,只是随便在偏殿召集百官简单走了个过场。

“诸位爱卿,今日事急从权,一切从简。”

萧绎环视众人,声音低沉。

大臣们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多言。

新帝登基,本该在正殿大张旗鼓,如今却如此仓促,可见局势之危。

数日后,萧绎追尊生母阮修容为文宣太后,立长子方矩为皇太子,改名元良。

次子方智封晋安王,幼子方略封始安王。

“陛下,太子年幼,是否该多加历练?”

一位老臣小心翼翼地问。

萧绎摇头:“国事纷乱,先定名分,再谋后策。”

此时,梁朝的疆土已支离破碎。

江陵以东,仅剩长江以南;

江北尽归北齐。江陵以西,勉强控制到峡口,再往西的益州,由武陵王萧纪割据,根本不听湘东王的号令。

岭南更是萧勃的地盘,表面恭敬,实则自行其是。

“陛下,益州武陵王拥兵自重,岭南萧勃阳奉阴违,该如何应对?”

心腹大臣忧心忡忡。

萧绎冷笑:“先稳住眼前,再图长远。”

他虽称帝,实则权力不过千里,勉强算个“梁主”罢了。

然而,祸不单行。

就在萧绎登基之际,湘州长史陆纳,已经起叛。

“报——湘州陆纳举兵造反,声称不认新帝!”

探子慌张跪报。

萧绎面色阴沉,握紧拳头:“果然,连湘州也乱了……”

大臣们噤若寒蝉,殿内一片死寂。

新朝初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却说这湘州刺史王琳,可不是一般人。

当年跟着僧辩一起平定侯景之乱,那可是立了头功的。

不过这人啊,功成名就之后就开始飘了。

王琳老家在会稽,是个行伍出身。

他姐姐妹妹都在湘东王宫里当差,自己又得宠,本该谨言慎行才是。

可这人偏不,仗着有功就开始胡作非为。

僧辩劝他还不听,最后只能偷偷上表,请求把他给办了。

“大人,您这样下去怕是要惹祸上身啊。”

僧辩曾这样劝过他。

王琳却不以为然:“我立了这么大功,谁敢动我?”

结果湘东王萧绎只是把他调任湘州刺史,算是给足了面子。

可王琳心里发虚,总觉得要大祸临头。

临行前,他把长史陆纳叫来:“我这一去要是回不来,你们打算怎么办?”

陆纳带着将士们齐声喊道:“大人若有不测,我等誓死相随!”

说完,一群人哭得跟泪人似的。

到了江陵,果然出事了。

王琳刚进殿,就被卫兵给按住了。

朝廷直接给他定了罪,派始安王方略去接管湘州,还让廷尉黄罗汉当长史,带着太舟卿张载一起去巴陵安抚王琳的旧部。

这一下可把陆纳他们给惹毛了。

一群人哭天喊地,死活不肯听新来的调遣。

张载也是个暴脾气,仗着有朝廷撑腰,上来就吼:“都给我闭嘴!

这是朝廷的旨意,谁敢不从?”

话还没说完,陆纳就带着士兵们一拥而上。

“绑了!”

陆纳一声令下。

士兵们七手八脚就把张载给捆了个结实,连黄罗汉也没能幸免。

“你们这是要造反吗?”

黄罗汉挣扎着喊道。

陆纳冷笑:“造反?

我们这是在给王大人讨个公道!”

这一闹,可就把事情给闹大了。

这王琳也是自作自受。

平日里对下属是好,可也不能仗着有功就为所欲为不是?

这下好了,连累得手下人都要跟着遭殃。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当兵的也是真讲义气,明知是死路一条,还敢这么干。

张载被捆得跟个粽子似的,嘴里还不依不饶:“你们等着,朝廷不会放过你们的!”

“闭嘴吧你!”

一个士兵上去就是一脚。

黄罗汉倒是冷静些:“陆将军,你可想清楚了,这么做的后果...”

“后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和前夫穿古代,他当首辅我当首富

闻栖

斩神:直视炽天使,立于太阳之上

马拉松之神

穿越七零,癫点好

妖染蔷薇

华娱:从跑男开始出发!

爱吃巧果的陈麒麟

逆焱

钟浩言

快穿之绝美宿主在线打脸

饭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