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儿妙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1章 湘州烽火连天起 蜀道兵戈动地来,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安可儿妙桃,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陆纳打断他,“大不了就是个死!”

这一出闹剧,说到底都是权力惹的祸。

王琳要是安分些,也不至于落得这般田地。

他那些部下也是,讲义气是好事,可也得看看形势不是?

不过话说回来,在那个年头,当兵的跟对了主子,那真是能把命都豁出去。

眼下这局面,可真是骑虎难下了。

绑了朝廷命官,这不是明摆着要造反吗?

可事已至此,陆纳他们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惟方略是王琳的外甥,王琳放他回去报信。

梁元帝萧绎又派太监陈旻去劝降杜龛的残部。

谁知杜纳这个狠角色,直接把降将张载拖出来,当场开膛破肚——把肠子抽出来拴在马腿上,挥鞭赶马。

肠子抽尽时,人早就断气了。

更骇人的是,他还剖心焚骨,带着部下围着火堆欢呼跳舞。

要说这群人里,就黄罗汉向来清廉正直,这才躲过一劫。

可见再凶悍的武将,到底比不上清官有福气。

杜纳带着人马占了湘州,梁元帝又派宜丰侯萧循去当湘州刺史,同时调王僧辩带兵合围。

萧循刚到巴陵扎营,突然收到杜纳的请降书,信里还求着要送还家眷。

“侯爷,这降书来得蹊跷啊。”

副将盯着信直皱眉。

萧循把竹简往案上一丢,轻笑出声:“这么拙劣的诈降计,当我是三岁孩童?”

他转头对帐外喊道:“传令!

全军按甲字预案埋伏。”

自己却大喇喇坐在胡床上,故意敞开营门。

夜深时分,江面上果然飘来几十条轻舟。

杜纳站在船头,远远望见营门大开,灯火下孤零零坐着个人影,顿时心里发毛。

“将军,这...这也太邪门了。”

亲兵声音都打了颤。

杜纳一咬牙:“管他耍什么花样!”

举起长刀暴喝:“擂鼓!给我杀进去!”

敌军逼近城门,城楼上那人依旧纹丝不动。

杜纳心里直犯嘀咕:“该不会是个稻草人吧?”

正琢磨着要不要一枪捅上去,冷不防两侧伏兵四起,明晃晃的大刀片子当头就砍。

杜纳这才惊觉中计,慌忙下令撤退,可队伍早被冲得七零八落,折损了不少人马。

最后连战船都来不及开走,眼睁睁看着被循军缴获。

“他娘的!”

杜纳一拳砸在船舷上,灰头土脸逃回长沙。

没过几日,王僧辩的大军也到了,与循军合兵一处,把长沙城围得水泄不通。

杜纳硬着头皮出城迎战,只见王僧辩亲自擂鼓助威,循更是冒着箭雨冲锋陷阵。

两路夹击之下,杜纳的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

\"将军,咱们退守城里吧!\"

副将扯着嗓子喊。纳咬着牙点头,带着残兵败将缩回城中。

僧辩指挥大军把城池围了个结实,可连攻十余日愣是打不下来。

这时候梁主绎派来了王琳。

城头上的守军一见王琳,齐刷刷跪倒一片,有个老兵扯着哭腔喊:“朝廷要是肯饶了王将军,我们情愿开城请罪!”

僧辩却把脸一沉:“王琳是戴罪之身,岂能轻易入城?”

硬是把人又送回了江陵。

谁知西蜀的武陵王纪突然发难,信州刺史陆法和在峡口苦苦支撑,急报像雪片似的往江陵送。

梁主绎急得直搓手:“这可如何是好?

长沙的兵调不动啊......”

“陛下,”近臣凑上前,“要不......赦了王琳?”

萧绎叹了口气,当即下旨恢复王琳湘州刺史之职。

当王琳再次来到长沙城下时,杜纳的部下二话不说就打开了城门。

“末将愿降!”

杜纳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佩剑。

王琳接过剑拍了拍他肩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武陵王萧纪,为何与江陵的湘东王萧绎作对?

这背后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萧纪是梁武帝萧衍的第八个儿子,自幼得父亲宠爱。

大同三年,梁武帝任命他为益州刺史。

益州地处偏远,萧纪起初推辞不去。

梁武帝私下对他说:“如今天下将乱,唯有益州可保平安。

朕特意安排你去,你要好好经营。”

萧纪听了,含泪赴任。

后来侯景叛乱,攻入建康。

朝廷曾密令萧纪进位侍中,授他黄钺,统领各路兵马,命他火速回援。

萧纪派长子萧圆照率兵三万,听湘东王萧绎调遣,共同讨伐侯景。

可萧绎却让萧圆照驻守白帝城,不许他东下。

等到梁武帝饿死台城,萧纪准备亲自出兵,又被萧绎劝阻。

萧纪的次子萧圆正时任西阳太守,萧绎假意封他为平南将军,骗他入江陵谢恩,结果一到就被囚禁。

从此,荆州与益州的矛盾彻底爆发。

萧纪颇有才干,在蜀地经营十七年,南征宁州、越隽,西通资陵、吐谷浑,对内鼓励农耕,对外发展商贸,使得益州财力雄厚,兵甲充足。

他与江陵的嫌隙越来越深,最终听信长史刘孝胜的建议,在蜀中自立为帝,改元“天正”。

有趣的是,那一年,被侯景扶立的傀儡皇帝萧栋也用了“天正”年号。

有人拆字解意,说“天”是“二人”,“正”是“一止”,预言这两个皇帝都只能当一年。

司马王僧略和参军徐怦觉得萧纪不该称帝,便直言进谏。

“殿下,天下未定,贸然称帝只会招致祸患。”

王僧略拱手道。

徐怦也附和:“江陵尚有梁主绎,若殿下自立,必成众矢之的。”

萧纪冷笑一声:“我坐拥蜀地,兵强马壮,何须看他人脸色?”

二人苦劝,萧纪却勃然大怒:“你们是想动摇军心吗?”

不久,王僧略和徐怦被处死。朝野震动,无人再敢多言。

梁主绎承圣二年,萧纪率大军东下,只留益州刺史萧撝守成都。

军队行至西陵,江面战船密布,气势汹汹。

然而,峡口处有两座坚城——七胜城,正是陆法和所建,锁江断峡,阻断了萧纪的去路。

萧纪皱眉:“这七胜城,竟如此难攻?”

部将劝道:“不如先向江陵求援,再作打算。”

萧纪无奈,只得派人送信。

江陵城中,梁主绎接到萧纪的求援信,心中不安。

他提笔写下一封密信,派人送往西魏,信中引用《左传》之言:“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读罢,笑道:“取蜀制梁,正是时机!”

众将却犹豫:“蜀道艰险,贸然出兵,恐难取胜。”

唯独大将军尉迟回站出来:“蜀地百年无战事,他们绝不会想到我们会突袭。

若以铁骑疾进,直取成都,必能一举拿下!”

宇文泰点头:“好!就以援梁为名,出兵伐蜀!”

尉迟回率军出散关,日夜兼程,直逼蜀地。

涪水岸边,潼州刺史杨乾运见西魏大军压境,自知不敌,叹道:“大势已去,不如归降。”

尉迟回笑道:“杨刺史明智。”

杨乾运拱手:“愿为将军效劳。”

尉迟回分兵驻守潼州,自己则率精锐继续进发,直扑成都。

蜀地风云骤变,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纪方锐意东下,却突然接到成都的紧急军报。

他眉头一皱,立刻召来梁州刺史谯淹,沉声道:“成都危急,你速速率军回援!”

谯淹领命而去,谁知半路竟被尉迟回的军队截击,全军覆没。

败报传回西陵,纪方脸色铁青,拍案而起:“不行,我得立刻回师救援!”

这时,世子圆照和益州长史刘孝胜急忙上前劝阻。

“父王,此时回军,东征大计将功亏一篑!”

圆照急切道。

“是啊,主公!”

刘孝胜也附和,“我军已深入敌境,若仓促撤退,必遭敌军追击,后果不堪设想!”

纪方犹豫了,但成都毕竟是他的根基,若失守,后果更严重。

“可成都若失,我等岂非无家可归?”

他咬牙道。

“父王!”

圆照跪地恳求,“敌军主力已被牵制,此时正是东进良机!

若回师,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陷入腹背受敌之险!”

纪方沉默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厉声道:“传令下去,敢谏回师者——斩!”

众将面面相觑,无人敢再言。

他随即命令将军侯睿率七千精兵,沿路筑垒,与陆法和的军队对峙。

另一边,梁主绎也迅速行动,释放了任约,任命他为晋安王司马,统领禁军增援陆法和。

不久,他又派谢答仁为步兵校尉,率军再赴前线。

临行前,梁主绎交给谢答仁一封书信,嘱咐道:“将此信交给纪方,劝他退兵回蜀,尚可保全一方。”

谢答仁领命而去,抵达纪方军营后,恭敬呈上书信。

纪方展开一看,信中写道:“吾年长于你,又平定叛乱,得天下推举。

你若愿称臣,尚可保全富贵;

若执迷不悟,兄弟之情,从此断绝。望三思。”

纪方冷笑一声,提笔回信道:

“你我本是兄弟,何必称臣?

各自为政,互不相扰。”

梁主绎见回信如此傲慢,勃然大怒,再写一信,言辞更加严厉:

“我年长于你,平定乱世,受天下拥戴。

你若愿遣使归顺,尚可保全情谊;

若执意顽抗,兄弟之情,就此断绝!

心之所念,书不尽言。”

纪方读完,只是冷笑,仍不理会。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和前夫穿古代,他当首辅我当首富

闻栖

斩神:直视炽天使,立于太阳之上

马拉松之神

穿越七零,癫点好

妖染蔷薇

华娱:从跑男开始出发!

爱吃巧果的陈麒麟

逆焱

钟浩言

快穿之绝美宿主在线打脸

饭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