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遗珍:麻黄降世录》上卷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药神遗珍:麻黄降世录》上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煮了一炷香的时间,水变成了淡金色,上面浮着一层细密的泡沫。石牙舀出半碗,吹凉了些,小心地喂给老长老。老长老的嘴动了动,艰难地咽了下去。
时间一点点过去,窝棚里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和心跳。石牙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紧盯着老长老。半个时辰后,奇迹发生了——老长老的额头,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像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顺着脸颊滑落。
“汗……出汗了!”石牙激动得大喊。
紧接着,老长老的胸口起伏变得平稳,不再是之前那种艰难的喘息;他喉咙里的痰鸣声渐渐消失,嘴唇的青紫色也淡了些。又过了一个时辰,老长老竟能微微侧过身,声音沙哑地说:“……渴……再给我点水……”
这声“渴”,让窝棚里的人都哭了。他们知道,这是好转的迹象!
石牙赶紧又煮了一锅麻黄汤,给每个病人都舀了半碗。喝了药汤的人,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但都在两个时辰内出了汗——不是大汗淋漓,而是细密、温润的汗,像春雨滋润干裂的土地。随着汗水排出,他们的咳嗽减轻了,身上的寒意退了,眼神也恢复了神采。
那个咳得痰中带血的汉子,喝完药汤,咳出一大口稀痰,然后长长地舒了口气:“舒服……像是冰块化了……”
石牙自己也喝了一碗,汗出透后,他觉得浑身的骨头缝都舒展开了,咳嗽停了,连呼吸都带着股暖意。他望着锅里剩下的麻黄汤,又看了看狼牙坡的方向,心里充满了敬畏——这草,一定是天神派来救他们的!
第四章:药神托清梦,正名立规矩
黑石部落用“神草”治病的消息,像野火一样在北陆传开。
其他部落的人,或步行,或驾着雪橇,纷纷涌向狼牙坡,寻找那株能在冰雪中生长的灵草。他们学着石牙的样子,采茎秆煮水喝,果然,大部分人都汗出病退,从死亡边缘活了回来。
但也出了些乱子。
有个名叫“蛮牛”的壮汉,性子鲁莽,觉得药草越浓效果越好,一次煮了一大把麻黄,喝下去后,汗出得像瓢泼大雨,差点虚脱;还有个刚生完孩子的妇人,体质虚弱,喝了药汤后,虽然寒邪退了,却心慌得厉害,奶水也少了。
部落里的人慌了,不知道这草到底是神药还是毒药。石牙也犯了愁,他拿着剩下的麻黄茎秆,对着狼牙坡拜了又拜,希望能得到指引。
这天夜里,石牙做了个梦。
梦里,一位青衣老者踏云而来,面容慈祥,手持药锄,身后跟着无数草木精灵。老者指着他手中的麻黄,开口说道:“吾乃药神,此草名‘麻黄’,乃吾从九天瑶圃所赠,专为解北陆寒疫而来。”
石牙赶紧跪下磕头:“谢药神救命!只是这草为何有时害人?”
药神笑道:“麻黄性烈,如勇士披甲,能破寒冰,却也需知节制。体壮者可多用,体虚者需减量;寻常风寒用之宜,若遇风热则忌;发汗以‘微汗’为度,大汗则伤正气。”
他又指着麻黄的形态:“此草茎有节,象人之脊椎,能通阳气;叶如针,象金气肃杀,能破寒邪;根入地深,象肾气潜藏,能固根本。采之需留根,勿伤幼苗,来年自能再生,此乃‘取之有度’。”
“那……如何配伍才能不伤身?”石牙追问。
药神屈指一弹,空中浮现出几味草药:“配甘草,能缓其烈;配杏仁,能助平喘;配生姜,能增其温;配大枣,能补其虚。此乃‘七情和合’之道,草与草相扶,方能扬长避短。”
说完,药神化作一道青光,融入麻黄草中。石牙惊醒,发现枕边的麻黄茎秆上,竟凝着一滴露珠,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暖意。
次日一早,石牙召集各部落长老,把梦中药神的话一一告知。长老们听得认真,纷纷点头:“原来如此!是我们不知用法,错怪了神草!”
他们共同定下规矩,刻在黑石上:
1. 采麻黄,必留根,禁采幼苗;
2. 用麻黄,壮者三钱,弱者一钱,小儿减半;
3. 煮麻黄,需加甘草,缓和药性;
4. 汗出后,忌吹风,饮温粥,补元气。
从此,北陆百姓用麻黄治病,再无差错。他们在狼牙坡修建了药神祠,每逢播种或采收麻黄,都会前往祭拜,献上最纯净的泉水和新采的草药,感恩药神的馈赠。
麻黄在北陆扎下了根,从狼牙坡蔓延到各个部落的土地上。冰天雪地里,青灰色的麻黄茎秆迎风挺立,像无数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曾被严寒肆虐的大地。
而石牙,则成了北陆第一个“识药巫医”,他带着族人种植麻黄,传授配伍之法,让这株来自九天瑶圃的灵草,真正融入了北陆的血脉。
寒疫渐渐退去,北陆的炊烟重新升起,篝火旁又响起了欢声笑语。只是人们永远记得,在那个冰封的岁月里,一株青茎灵草,一位慈悲药神,如何带着希望,穿透严寒,降临人间。
麻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上卷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