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麻黄沟的“救命草”》下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五章:草籽传四方,用法渐周全

寒灾过后的第一个春天,麻黄沟的沙坡上,新的麻黄芽顶破沙砾,一节一节地往上窜。老马蹲在坡上,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去年结的细小种子——那些种子像芝麻粒,黄褐透亮,他要把它们撒到村子周围的沙地里。

“这草救了咱村,咱得让它多子多孙。”老马对帮他撒种的后生们说。他们沿着村外的沟壑、崖畔,撒下麻黄籽,又浇了点从窖里省出的水。没想到,到了夏天,那些地方竟冒出了成片的绿苗,细茎带节,和麻黄沟的一模一样。

村里的郎中,在老马的提醒下,开始琢磨麻黄的更多用法。他发现,麻黄煮水不仅能治风寒发烧,对那种“喘得直不起腰”的老病也管用。有个咳嗽了十年的老汉,喝了麻黄汤,咳出一碗黏痰,竟能直起身子下地了。郎中说:“这草能把肺里的寒气逼出来,痰就顺了。”

他还试着在麻黄汤里加东西:给体虚的人加把红糖,甜味能中和苦味;给咳嗽带血的人加几颗野杏仁,痰就不那么烈了;给关节疼的人加几片生姜,发汗的同时还能暖骨头。有个放羊的后生,腿被风寒浸得疼,喝了加生姜的麻黄汤,汗出后疼竟轻了,他说:“这汤喝下去,腿肚子里像有小火炉在烧,舒坦!”

老马则把麻黄的用法编成了顺口溜,教给村里的娃娃:“麻黄草,节巴高,煮水喝,汗出好;风寒烧,咳嗽闹,一碗汤,病就跑;加红糖,身子保,配杏仁,痰不扰。”娃娃们背着羊草,在坡上唱,麻黄的法子就随着歌声,传到了更远的村子。

邻村有户人家,男人受了风寒,喘得厉害,听说石窝村的麻黄能治,特意跑过来求药。老马给了他一把晒干的麻黄,教他怎么煮,还叮嘱:“汗出透就停,别贪多,不然身子虚。”那户人家回去一试,果然见效,后来特意送来一筐新摘的沙枣,说:“这麻黄,比县城药铺的药还灵!”

第六章:药商闻其名,沟坡起争端

秋末的时候,一个背着药箱的外乡人闯进了石窝村。他是从宁夏来的药商,听说麻黄沟的“救命草”能治风寒,特意来收药。

“这草,一两给你们五个铜板!”药商掂着老马晒好的麻黄,眼里发亮,“我要收一百斤,运到县城药铺,能卖大价钱!”

村民们听了,有些动心——灾年刚过,家家都缺粮,五个铜板能买两斤糜子。可老马皱起了眉头:“这草是救命的,不是换钱的。你收这么多,万一咱村再闹风寒,咋办?”

药商眼珠一转,又加价:“十个铜板一两!我包圆了!”有几个村民动了心,偷偷背着麻黄去换钱,结果被老马撞见了。

“糊涂!”老马把换来的铜板扔回给药商,“这麻黄沟是咱村的根,这草是咱村的命!你今天把草收走了,明天咱子孙后代受了风寒,找谁要药去?”

药商没占到便宜,灰溜溜地走了。可这事让老马犯了愁:“得立个规矩,不然这草迟早被挖绝。”他召集村民,在麻黄沟立下三条约:

一、采麻黄只能在秋末,那时草茎最壮,籽也结了;

二、采时要留三分之一的茎,让它能再发;

三、禁止外人来挖,本村人也不能多采换钱,够自家药用就行。

大伙都觉得在理,还选了两个后生,每天去麻黄沟巡逻。有次邻村的人偷偷来挖,被巡逻的后生撞见了,不仅没收了麻黄,还让他们立下保证:“要药可以来求,不许偷挖,不然就把这事捅到官府去。”

第七章:老马传经验,草成“传家宝”

寒灾过后的第五年,老马的背更驼了,可只要说起麻黄,眼里就有光。他把村里的年轻人叫到家里,炕桌上摆着三样东西:一束晒干的麻黄茎,一小包麻黄根,还有一碗泡着麻黄籽的水。

“你们看好了,”老马拿起麻黄茎,“这是发汗的,治风寒、咳喘,就得用它,记住要去根节,不然发不出汗。”又拿起麻黄根,“这根,看着不起眼,却能止汗。谁要是出虚汗,煮水喝,比啥都管用。”

他指着那碗水:“这籽,要留着,每年春天往沙坡上撒,咱麻黄沟的草,才能一年比一年多。”

年轻人都认真听着,有人掏出炭笔,在麻纸上画麻黄的样子,旁边记着老马说的用法。有个叫石头的后生,学得最认真——他爹就是在那次寒灾里没挺过来,他想学好这本事,不让悲剧重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你回农村种地,怎么成大明星了?

乡下大雨

奈何女老板硬要嫁我

醉隐沧澜

穿书种田: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

青枫l

都市医圣:我的透视传承能救世

笑才亦迭

在恋综当老六?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

肉包打狗

全球机甲,开局觉醒SSS级天赋

蒜烧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