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姑射灵枢:麻黄仙踪》下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姑射灵枢:麻黄仙踪》

(下卷)

楔子

自麻姑东归,西域麻黄随驼铃入中原,其性烈如西风,其效捷若惊雷,初为边地医者所用,渐至中原杏林。然中原气候湿润,民风温厚,与西域燥寒迥异,麻黄之性遂显“水土不服”——或用之过甚,致汗出如注而伤津;或配伍不当,反引邪入里而生变。彼时,五运流转至“土运不及”之年,六气盛行“湿淫”之邪,中原多湿热黄疸之症,医者仍循西域之法单用麻黄,往往无效,反增其燥。

于是,关于“姑射草”的争议渐起:或言其为“猛药”,只宜治西域之寒;或疑其为“毒草”,中原生民不可轻用。直到数百年后,一位遍历四方的游医,在南阳卧龙岗的残碑中,发现了麻姑留下的半片竹简,上刻“麻黄之用,在顺天时、合地宜、应人形,非独恃其烈也”——此语如钥匙,开启了麻黄与中原医道相融的新篇,也揭开了麻姑未曾言尽的草木玄机。

下卷·中原药韵

第五回 南阳残简藏玄机 医翁初悟变通法

东汉建武年间,南阳有老医名唤张伯祖,行医半世,善治伤寒。一日,他于卧龙岗修缮武侯祠,见墙角颓碑下压着半片青竹简,竹纹已泛深褐,上有朱笔小字,笔迹清劲如寒松:“麻黄,阳草也,得西方金气之烈,故能破寒凝。若遇南方火地,当配石膏以制其燥;遇东方木域,当佐杏仁以顺其气;遇中央土乡,当加白术以固其津。”落款模糊,唯余“姑”字残笔。

张伯祖摩挲竹简,忽忆十年前曾遇一商人,自西域归来,患“寒包火”之症:高热无汗,咳喘痰黄,他依古法投麻黄汤,反致患者唇焦舌燥,谵语不止。后经西域游医指点,加石膏同煎,一剂而热退,再剂而汗出——彼时不解其理,今见竹简,方悟“火地配石膏”之意:石膏甘寒,入肺胃经,能清泻胃火、生津止渴,与麻黄同用,一温一寒,一散一清,既不失发汗解表之功,又能制麻黄之燥烈,此乃“相制”之妙。

恰逢南阳大疫,患者多有发热恶寒、身重疼痛之症,舌脉却显“苔黄腻、脉濡数”——此非纯寒,乃“寒邪夹湿”。张伯祖思及竹简“中央土乡加白术”之语,遂创“麻黄加术汤”:麻黄发汗解表,白术健脾燥湿,两药相伍,一散湿于外,一化湿于内,如扫尘与拖地,表里兼顾。试用于一老妇,其初时恶寒无汗,关节肿痛如钳,服药后,先得微汗,湿邪随汗而解,再进两剂,肿痛渐消,饮食渐增。

消息传开,众医皆来请教。张伯祖举竹简叹曰:“西域麻黄,到了中原,便如西将入南境,需换轻甲、配向导,方能建功。麻姑仙言‘应人形’,盖谓胖人多湿,当加茯苓以利水;瘦人多火,当加知母以滋阴;老人多虚,当加人参以固气——此非变其性,乃顺其势也。”自此,麻黄在中原的用法,始从“单用强攻”转向“配伍智取”。

第六回 建安大疫显奇功 仲景妙解表里惑

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横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南阳张仲景,乃张伯祖弟子,亲见亲友染病而亡者三之二,遂闭门着书,钻研伤寒之治。他发现,时疫多起于“寒邪束表,热邪内郁”,患者既有恶寒无汗之表寒证,又有口渴烦躁之里热证,单用麻黄则助热,单用石膏则闭邪,正合麻姑竹简“火地配石膏”之旨。

一日,邻村有少年患此症,高热五日,无汗而喘,痰中带血,舌红苔黄,脉浮紧而数。仲景沉思:此“表寒里热”之重症,若依常法,当先解表后清里,恐延误病机。他忆及张伯祖所言“麻黄配石膏,如开闸泄洪,既通外闸以排寒,又启内闸以泻热”,遂拟“麻杏石甘汤”:麻黄三钱,石膏一两(倍于麻黄),杏仁五钱,甘草二钱。

药煎成,其气辛烈中带清苦。少年服后,约一炷香功夫,先是额角渗汗,继而全身微汗,咳喘渐缓,痰中血丝渐止。再服一剂,热退渴减,唯觉乏力——此乃邪去正虚之象,仲景嘱其饮糜粥以养胃气。他在案语中写道:“麻黄与石膏,如龙虎相济:麻黄性烈,若单骋其威,则如火燎原;石膏性寒,若独施其力,则如冰凝河。唯两者相制,方得‘解表不伤津,清热不闭邪’之妙。”

此后,他又遇“太阳蓄水证”:患者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消渴欲饮,饮后即吐。仲景悟“麻黄能通太阳经气,兼利水道”,遂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茯苓、泽泻,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专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之症。这些配伍之法,皆暗合麻姑“顺天时、合地宜”之理,后被载入《伤寒杂病论》,使麻黄从“西域偏方”成为中医“解表剂”的核心药物。

第七回 钱塘潮畔辨真伪 采药女识草木心

唐开元年间,钱塘有女名唤阿蛮,父为药农,自幼随父入山采药,能辨草木真伪。彼时,中原麻黄多由西域贩运而来,路途遥远,常有商贩以“木贼”冒充麻黄——木贼茎亦中空,叶如鳞,然其性甘平,无发汗之力,误用则延误病情。

一日,钱塘江畔暴发“时行感冒”,患者皆恶寒无汗,头痛身疼。药铺掌柜购得一批“麻黄”,煎服后竟无一人见效。阿蛮路过药铺,见伙计正倒药渣,拾起一根细看:茎虽中空,却无麻黄特有的辛烈气,断面无朱砂点(麻黄髓部的红棕色小点,乃其辛温之精),遂道:“此非麻黄,乃木贼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你回农村种地,怎么成大明星了?

乡下大雨

奈何女老板硬要嫁我

醉隐沧澜

穿书种田: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

青枫l

都市医圣:我的透视传承能救世

笑才亦迭

在恋综当老六?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

肉包打狗

全球机甲,开局觉醒SSS级天赋

蒜烧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