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青茎仙草传》上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三卷·初试锋芒

回到陈仓部落,神农氏先取那青茎草的根茎,切段晒干,与紫苏叶同煮。水沸时,辛辣之气弥漫整个草庐,闻之令人鼻息通畅。他舀出一碗,先自己饮下小半,盏茶功夫,便觉浑身发热,脊背如烘,毛孔舒张,汗出如珠,先前因山路风寒带来的紧涩感一扫而空。

“成了!”神农氏眼睛一亮,急唤鞣皮匠之子,“速将此药喂与你父,切记温服,服后加盖被褥,助其发汗。”

老丈喝下汤药,半个时辰后,果然额头冒汗,先是细汗,渐成大汗,湿透了兽皮。他哼哼着翻身,喉咙里咳出几口清痰,嘶哑道:“渴……渴……”神农氏早备好了温米汤,让其少量频服,又吩咐不可揭被,以免复感风寒。

次日再诊,老丈已能坐起,面色转红,脉象浮缓,虽仍有咳嗽,却已能咳出痰来。神农氏道:“寒邪已随汗出,余邪未尽,今日减青茎草之量,加杏仁润肺,助其化痰。”

那惊厥的孩童,神农氏不敢用全量,取青茎草的细根,与生姜、葱白同煎,只喂了小半匙。半个时辰后,孩童鼻尖沁出薄汗,呼吸渐匀,抽搐止息。又连服两日,高热退去,虽仍虚弱,却已能进食米粥。

部落里的病患,凡属“寒闭无汗”者,服此药后皆得汗而解。唯有一名年迈妇人,服后汗出不止,心慌气短。神农氏查其脉虚浮,知是“阳气本虚,不耐峻散”,急取山药、大枣熬汤,加少许甘草调和,喂服后汗渐止,心悸亦平。他告诫弟子:“此草力猛,如利剑,可破坚冰,却不可用于阳气虚弱者。当知‘七情’之中,‘相杀’之理——若遇其峻烈,可用甘缓之药制其锋芒。”

第四卷·阴阳定名

寒疫渐退,神农氏召集部落长老与弟子,立于晒药的石板前。石板上晾晒着青茎草的根、茎、叶,经日光暴晒后,辛辣之气更浓。

“此草能解寒闭,发腠理,散邪热,”神农氏拿起一根晒干的根茎,“其色青,应木;其味辛,属金;其气热,秉火;其根深入土,得土之精;其性走窜,似水流——五行兼具,却以辛温为要。”

他又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草却在冬末春初最盛,得天地闭藏后初发之阳气,故能透发人体闭郁之阳。其入肺经,能开鼻窍,通肺气;入膀胱经,能促汗出,利水道——此乃‘性味归经’之理。”

弟子苍术问道:“师尊,此草尚无名字,该如何称呼?”

神农氏望着它青绿色的茎秆,想起服用后如“马”奔腾般的药力,又念及它能“通”闭郁,便道:“其茎青,其力猛如马,能通汗道,就唤作‘麻黄’吧。”

他让弟子取来龟甲,以炭笔记录:“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写罢,又补充,“性辛温,归肺、膀胱经,畏辛夷,得甘草则缓其性,得杏仁则助其降——此乃七情之要。”

石板旁,几名痊愈的病患正对着麻黄草叩拜,口中念着:“多谢神草救命。”神农氏看着这一幕,默然良久,他知道,今日的记录,不过是对天地馈赠的注解,而这株青茎仙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上卷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你回农村种地,怎么成大明星了?

乡下大雨

奈何女老板硬要嫁我

醉隐沧澜

穿书种田: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

青枫l

都市医圣:我的透视传承能救世

笑才亦迭

在恋综当老六?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

肉包打狗

全球机甲,开局觉醒SSS级天赋

蒜烧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