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吕梁市《柳林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吕梁市《柳林县》,林小兰王大爷免费夜色深处小说免费看,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山西省中西部,吕梁山麓西缘,黄河奔腾而过,它的东岸,坐落着柳林县。这片土地总面积达1288平方公里,山川纵横,地貌独特,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柳林县现辖10个镇、5个乡 ,192个行政村,12个社区 。各镇乡特色鲜明,尽显地域风情。柳林镇作为县城所在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兴起于明代,繁荣于清代,由柳林、青龙、锄沟三镇鼎立构成,过去商铺林立,商贸发达,享有“小北京”的美誉,如今依然是吕梁市重要的经济重镇。庄上镇以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发展亮点,漫山遍野的果林在不同季节挂满累累硕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孟门镇历史悠久,是古代的交通要道和商贸中心,留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遗迹,见证着往昔的繁华。成家庄镇在工业发展上成绩斐然,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当地经济注入强大动力;穆村镇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闻名,民间艺人传承着古老技艺,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薛村镇位于黄河岸边,拥有独特的黄河风情,滔滔黄河水孕育出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三交镇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1936年,东征红军在此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红色历史遗迹众多。留誉镇的农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各地;贾家垣乡、陈家湾乡等乡镇则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不断探索,展现出乡村发展的新活力。
柳林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县境薛村镇高红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遗址便是有力证明。春秋时期,此地属晋国;战国时,为赵国边邑离石。《史记·赵世家》记载“武灵王二十三年秦拔我蔺”,其中的蔺邑就在现今的孟门镇。秦汉时期,今县境域分属离石、蔺、隰城等侯国,后历经朝代更迭,归属不断变化。北朝时期,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西汾州下设定胡郡,兼置定胡县,郡县治所都在今孟门镇,当时县境大部分地区属之。此后,石州、离石郡等建置不断交替。北宋时期,县境部分地区隶属晋宁军;金时,大部属石州治下的孟门县。元朝初年,孟门、方山二县并入离石,今县境分属离石、宁乡二县。明清时期,今县境属永宁州、宁乡县等地。
民国时期,今县境先后属山西省冀宁道、第四行政区、第二行政公署等管辖。1940年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柳林、离石相继解放;1946年中阳县解放,今县境分属晋绥边区四专区辖下的离石、中阳两县。194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离石县、中阳县分别改属兴县专区、汾阳专区。1951年3月汾阳专区撤销后,中阳县改属兴县专区;1952年6月兴县专区撤销后,离石、中阳两县改属榆次专区。1954年7月,方山县与离石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离山、中阳两县合并,复称离石县;1959年9月离石、中阳分治,今县境又分属离石、中阳两县。1971年4月,吕梁地区组建时,从离石县西部和中阳县西部划出部分公社组建成新的离石县,同年5月离石县级各机关移驻柳林镇,7月5日,离石县改名为柳林县。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吕梁地区,建立吕梁市,柳林县隶属吕梁市管辖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柳林县孕育出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贺昌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于1906年1月19日出生在柳林镇,自幼聪慧,心怀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青年时期,贺昌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参与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和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央红军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定信念,不畏艰险。1935年3月,贺昌在江西会昌遭国民党军队伏击,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他率部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9岁 。贺昌故居保存完好,位于柳林镇,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陈列的文物和资料,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柳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值得一游的景点。玉虚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坐落在柳林县城附近。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红墙青瓦,飞檐斗拱,极具古代建筑艺术特色。走进玉虚宫,便能感受到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宫内供奉着众多道教神像,墙壁上绘有精美的道教壁画,展示了道教的教义和传说。这里不仅是道教信徒朝拜的场所,也是游客了解道教文化、欣赏古代建筑艺术的好去处。
黄河三峡由黄河大峡、龙泉石峡、屈产峡组成,是柳林县的自然奇观。黄河水在这里奔腾咆哮,峡谷两岸奇峰罗列,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仙女亭亭玉立。乘坐游船游览黄河三峡,既能领略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又能欣赏到两岸的壮丽风光。沿途可以看到古老的黄河纤夫遗迹,感受先辈们与大自然抗争的坚韧精神;还能听到船工们高亢激昂的号子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
香严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柳林县城东北隅的小山岗上,又称香严院,俗称阁则寺。该寺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多为元代手法。寺院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世佛,佛像庄严慈祥,周围环绕着众多罗汉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寺内的壁画内容丰富,有佛教故事、山水人物等,色彩鲜艳,历经岁月洗礼依然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这里,人们可以沉浸在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中,感受古代佛教艺术的魅力。
南山寺是仿盛唐风格的大型寺院,建筑气势恢宏。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飞檐高翘,斗拱精巧。寺内的大雄宝殿气势磅礴,殿内供奉的佛像高大雄伟,庄严肃穆。藏经阁内收藏着丰富的佛教经典,是佛教文化的宝库。南山寺不仅是佛教信徒修行和朝拜的圣地,也是游客欣赏唐代建筑艺术、了解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每到佛教节日,南山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吸引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
除了以上景点,柳林县还有许多历史遗址。孟门古镇历史悠久,曾经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古镇内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如明清时期的民居、店铺、庙宇等,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漫步在孟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能听到当年的商贾云集之声,感受到古镇昔日的繁荣昌盛。
柳林县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盘子会”与“伞头秧歌”闻名遐迩。“柳林盘子会”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民俗活动,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举行。“盘子”是盘子会的核心和主要载体,它是一种精美的木质楼阁式建筑,上面摆放着各种供品和神像。活动期间,人们抬着盘子游行,沿途还有舞龙、舞狮、旱船等表演,热闹非凡。“伞头秧歌”是一种融合了舞蹈、歌唱、表演的民间艺术形式,舞者们手持彩扇,在伞头的带领下,边唱边跳。伞头是秧歌队伍的核心人物,他(她)即兴编唱歌词,内容涵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农事生产、生活琐事等,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
柳林县的民间手工艺也十分丰富,剪纸、柳编等技艺传承至今。柳林剪纸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夸张,题材广泛,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民俗风情等。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作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柳编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而着称,当地艺人利用柳条的柔韧性,编织出各种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如篮子、筐子、椅子等,这些柳编作品不仅在当地畅销,还远销外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