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离别终有时
玄武湖的锖白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6章 离别终有时,重生40年代:开局送外国媳妇,玄武湖的锖白兵,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离别终有时
院子里的欢呼声还在继续,但指挥部的小小空间里,空气却仿佛被抽干了。</p>
周大山那张黑脸,涨成了猪肝色。</p>
他一把抢过那张调令,瞪着牛眼看了半天,像是要把它看穿一个窟窿。</p>
“凭啥!他娘的凭啥!”</p>
他猛地把调令拍在桌子上,冲着王铮低吼:“咱们这儿干得好好的,刚拿了总部的嘉奖,热乎气儿还没过呢,他们就要来摘桃子?老子不服!这调令,咱们就当没收到!”</p>
王铮的脸色比纸还白,他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p>
他比周大山更清楚这封调令的意义。</p>
远东88旅,那是周保中将军的兵,是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尖刀。</p>
许峰是那里的人。</p>
别人的命令,他们或许还能找军区首长去理论理论。</p>
可周保中将军的命令,那是军令。</p>
不听,就是抗命。</p>
说他是逃兵,他就是逃兵!</p>
许峰从周大山手里,拿过了那张薄薄的纸。</p>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周保中”那三个字。</p>
一股熟悉而遥远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p>
那是硝烟、冰雪、鲜血和信仰混合在一起的味道。</p>
他曾经以为,自己已经把这一切,都埋在了西伯利亚的冻土之下,埋在了大别山的这片田园里。</p>
可现在,它找上门来了。</p>
“许峰……你……”王铮艰难地开口,声音沙哑。</p>
许峰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但眼神深处,却有什么东西,碎了。</p>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那张调令,仔细地,慢慢地折好,放进了自己上衣最里面的口袋里。</p>
那个动作,像是在安放一件无可挽回的宿命。</p>
屋外的欢呼声,此刻听来,是那么的遥远而不真实。</p>
林雪就站在门外。</p>
她没有进来,也没有参与到村民们的欢庆中去。</p>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屋里发生的一切。</p>
当她看到王铮和周大山脸上那瞬间变化的表情,看到许峰接过那张纸时那细微的停顿,她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攥住了。</p>
她不需要听见内容,也不需要看见上面的字。</p>
她只是知道,她和她的男人,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这个家,要起风了。</p>
消息像冬日清晨的寒雾,无声无息,却迅速笼罩了整个基地。</p>
前一刻还沉浸在“全军劳动英雄”喜悦中的人们,下一刻就被“许峰同志要被调走”的消息打蒙了。</p>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石头。</p>
他带着一群年轻人冲到指挥部,堵在门口,一个个眼眶通红,像是要被人抢走最心爱的东西。</p>
“王政委!不能让许哥走啊!”石头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后生,此刻声音里竟带上了哭腔:</p>
“他走了,咱们这几千亩地咋办?明年要是又生了病,谁来治?他走了,咱们的家就散了!”</p>
老族长也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赶了来。</p>
他没说什么激动的话,只是站在人群后面,浑浊的老眼里,满是哀求和无助。</p>
整个基地,人心惶惶。那股好不容易才凝聚起来的踏实和安稳,仿佛瞬间就要被抽空。</p>
指挥部里,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p>
周大山一根接一根地抽着旱烟,屋子里烟雾缭绕,呛得人睁不开眼。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p>
“政委,要不……咱们给刘司令发电报?让他去跟上面说说情?就说咱们这儿离不开许峰,他是咱们基地的顶梁柱!把他抽走了,这基地就塌了半边天!”</p>
王铮坐在桌边,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好几岁。</p>
他疲惫地揉着眉心,声音沙哑:“没用的。大山,你还不明白吗?这不是刘司令,甚至不是军区能决定的事。这是周保中将军亲自下的令。”</p>
他抬起头,看着一直沉默地靠在墙角的许峰,眼神复杂。</p>
“许峰同志,我……我以前只知道你是抗联的老战士,却不知道,你是从88旅出来的兵。”</p>
王铮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肃然起敬:“那是咱们的功勋部队。周将军,是你的老首长。他的命令,就是天。”</p>
周大山把烟杆在桌上重重一磕,烟灰撒了一桌。</p>
“老首长又怎么样!现在是解放战争,又不是抗战那会儿了!许峰在这儿能救活的人,比他回东北去杀几个敌人多得多!这笔账,他们难道算不明白?”</p>
“大山!”王铮低喝了一声:“这是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p>
两人争执不下,而那个本该是主角的许峰,却始终像个局外人。</p>
他终于站直了身体,走到地图前。</p>
那张画满了各种标记的地图,是他一笔一划描绘出的心血。</p>
“周将军的命令,我不能不听。”</p>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p>
这一句话,让周大山所有的不甘和愤怒,都像被戳破的气球,瞬间瘪了下去。</p>
许峰的目光在王铮和周大山脸上一一扫过。</p>
“我走了,基地不会塌。该怎么种地,石头他们已经学会了。各种方子和技术要点,我都写下来了,就在我房里那个木箱子里。”</p>
他指了指地图上的几个点:“梯田的维护,水塘的清淤,堆肥的发酵周期……我都做了详细的计划,至少能管三年。”</p>
他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就像他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p>
王铮和周大山看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