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麻烦草”的教训》上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楔子:初出茅庐,恃才轻旧说

暮春的终南山下,溪水刚褪了冰碴,映着新抽的柳丝发绿。“百草堂”药铺的幌子在风里晃,年轻的郎中阿明正把“出师大吉”的红绸系在门楣上。他背着师父给的檀木药箱,箱里装着《神农本草经》和半箱采来的草药,脸上带着一股子“天下无病不可治”的傲气。

“阿明哥,真能治百病?”隔壁卖豆腐的二丫探着头笑。阿明拍着药箱:“书上写的,还能有假?尤其是那麻黄,专治风寒无汗,一两剂就能见效,厉害着哩!”

他这话不是凭空说的。师父临终前曾念叨:“麻黄是个好家伙,茎秆能发汗,把风寒从毛孔里赶出去,只是……”话没说完就咽了气,只留下个“只是”悬在阿明心里。可阿明觉得,师父是老糊涂了,不就是治个风寒吗?哪来那么多“只是”。

三日后,阿明听说三十里外的王家村,有人得了“风寒重症”,高烧无汗,咳嗽得直捶胸。他揣着干粮,背着药篓就上了路,心里盘算着:“正好用麻黄露一手,让十里八乡都知道我阿明的本事。”

山路上的麻黄刚冒出新绿,茎秆细瘦,一节一节地往高里蹿,根须却在土下盘得老深,黄褐的须子缠着碎石。阿明蹲下来瞅,越看越觉得根比茎扎实——“自古药材都是根比茎有劲儿,人参、黄芪不都这样?”他没采那些细茎,反而抡起小镢头,顺着根须往下刨,挖出来的根须粗如手指,黄澄澄的,带着股土腥气,看着就“有分量”。

“就你了!”阿明把麻黄根往药篓里一塞,沉甸甸的,心里更踏实了,“准能把那风寒砸趴下。”他没留意,刨断的根须处,渗出的汁液是涩的,不像茎秆掐断后,会冒出带着辛味的黏水。

第一章:错采根须,误治壮汉症

王家村的壮汉王虎,正趴在炕上哼唧。三天前他在渭河边扛木头,被一场急雨浇透,回来就发起高烧,浑身滚烫却没一滴汗,咳嗽起来像破风箱漏风,嗓子里堵着痰,咽不下也咳不出。他媳妇急得眼圈红,见阿明来了,赶紧把人往屋里迎:“先生快救救他,再烧下去,怕要烧坏了!”

阿明放下药篓,摸了摸王虎的额头,烫得能烙饼;又把了脉,脉跳得又快又紧,像拉满的弓弦。“典型的风寒锁表,”他笃定地说,“无汗发烧,正是麻黄的活儿!”

他掏出麻黄根,在石臼里捣得粉碎,倒进陶罐,加满井水,架在灶上用柴火煮。根须在水里翻腾,渐渐把水染成了黄褐,飘出一股涩涩的味,不像他想象中那么辛烈。阿明咂咂嘴:“许是根沉,药效慢,多煮会儿。”

煮了一个时辰,他才把药汤滤出来,黑褐色的汤里飘着细渣,喝着又涩又苦。王虎皱着眉灌下去,砸砸嘴:“这药……咋比黄连还涩?”阿明摆摆手:“良药苦口,等着出汗吧!”

可等了一个时辰,王虎额头没见汗,反而咳嗽得更凶了,痰里竟带了点血丝,捂着胸口直喘:“憋得慌……心慌得厉害……”他媳妇吓得直哭:“咋回事啊?不是说能出汗吗?”

阿明心里咯噔一下,又舀了一碗药汤:“再喝一碗,劲儿没到呢!”王虎被灌下去,没多久竟发起抖来,不是冷的抖,是心里发慌的颤,嘴唇都白了。

“不好!”村东头的老猎户闯进来,他年轻时跟着采药人学过两手,“这药不对劲!我当年得风寒,喝的麻黄汤是辛辣的,喝完浑身发烫,哪像这股子涩味?”他扒拉着药渣,“你采的是根吧?傻小子,麻黄是用茎秆,根是止汗的!”

阿明心里一凉,想起师父没说完的“只是”,腿肚子顿时软了。

第二章:老郎中点破,根茎性相反

就在王虎喘得越来越急时,山路上传来一阵铜铃声——是邻县的老郎中周伯,他背着个旧药箱,被王家村人请来救急。

周伯刚进门就闻见药味,眉头一拧:“咋一股子涩味?用的啥药?”阿明结结巴巴地指着药篓里剩下的麻黄根:“是……是麻黄啊。”

周伯抓起一根根须,又摸了摸王虎的脉,叹着气摇头:“糊涂啊!麻黄的茎秆像阳火,能烧开毛孔,逼出汗水;根须像阴锁,能关住毛孔,止住虚汗。你给无汗的人用根,这不等于把寒气锁在骨头里吗?他本就有点体虚,寒气排不出去,能不心慌咳嗽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你回农村种地,怎么成大明星了?

乡下大雨

奈何女老板硬要嫁我

醉隐沧澜

穿书种田:炮灰女配的逆袭手册

青枫l

都市医圣:我的透视传承能救世

笑才亦迭

在恋综当老六?一句泡面仙人全网暴火

肉包打狗

全球机甲,开局觉醒SSS级天赋

蒜烧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