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外史:麻黄辨》(上卷)
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青囊外史:麻黄辨》(上卷),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楔子
鸿蒙肇判,医道与天地同生。先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非逞勇也,乃探草木之性以济生民;后有巫彭制汤药,观气色而调针石,非弄玄也,乃合阴阳之理以疗疾痛。然上古之时,书契未备,医理藏于龟甲裂纹、篝火灰烬;药性传于巫祝祷词、长老口诀。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一症之误,生死悬隔。
西北之陲,有部落名“逐风氏”,世代居戈壁与绿洲之间。其地春多风,风如刀割;冬多寒,寒似冰侵。部落巫祝手中,传有一卷兽皮图谱,上绘草木百余种,唯有一种,茎如细竹,叶似松针,旁注朱漆小字:“茎可透汗,治风寒闭身”——此乃麻黄。然图谱残缺,未言其根之性,更未提“何时当用,何时当忌”。于是,一场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引发的悲剧,与一段由血泪换来的“辨证”之教,便在风沙中缓缓铺展。
这故事,不见于三坟五典,不载于金匮玉函,却在逐风氏的篝火旁传了一代又一代。老人们说,那是药仙麻姑不忍生灵涂炭,借一场生死,在凡人心中刻下的医道真言。
上卷·茎根殊途
第一回 风邪袭部落 麻黄初显功
逐风氏有位药婆,名唤阿母,是部落里最懂草木的人。她的茅草屋前,晒着各色药草:春日采的防风带着沙土气,秋日收的当归浸着露水香,而最显眼的,是屋檐下倒挂的麻黄茎——一束束,青褐色,断面泛着白髓,风一吹,簌簌作响,像极了部落勇士的箭杆。
那年深秋,西伯利亚的寒流来得格外早。一夜北风卷着沙砾,打在帐篷上噼啪作响,晨起便有十几个族人病倒:头痛如裂,浑身滚烫却无半滴汗,蜷缩在兽皮里瑟瑟发抖,喉咙里像堵着棉絮,喘得胸口起伏如拉风箱。阿母掀开病人眼皮,见眼白泛红;按按额头,滚烫灼手;又捏着腕脉,脉跳得又急又紧,像被风吹得绷紧的弓弦。
“是‘风裹寒’,寒邪把汗孔锁死了。”阿母笃定道。她从屋檐摘下麻黄茎,剪成寸段,扔进陶罐,又添了三把生姜片、一把葱白段——生姜性温,能助麻黄发散;葱白辛散,可引药达表。陶罐架在篝火上,辛烈之气很快弥漫开来,像一群小兽,钻鼻入喉,激得人直打喷嚏。
药熬好,是琥珀色的汤,冒着热气。阿母先给最年轻的猎手喂了一碗。半个时辰后,猎手额头渗出汗珠,先是针尖大的,慢慢连成一片,顺着脸颊往下淌。他忽然咳嗽几声,咳出两口清稀的痰,喘声竟平了大半,哑着嗓子说:“阿母,身上松快了,像卸了千斤石头。”
连喂三剂,十几个族人都出了汗,烧退喘止。部落首领捧着陶罐,对阿母拜了三拜:“这麻黄,真是咱逐风氏的救命草!”阿母望着篝火跳动的火苗,眉头却没松开:“图谱只说它能发汗,可若遇着本就爱出汗的人,能用吗?”首领大笑:“能发汗才好啊,汗多了,病不就跑了?”阿母没再说话,只是把那束麻黄又挂高了些,让它更贴近风吹的方向。
第二回 虚汗误投茎 一命惊族众
冬去春来,风邪换了性子。春日的风,带着冻土下的潮气,吹在人身上,不似冬日的干冷,却像裹着湿布的鞭子,黏腻又沉重。这年春天,部落里的老巫祝病了。
老巫祝年近七旬,本就身子弱,前几日在河边祭祀,被春风吹得打了个寒颤,回来便病了。他不发烧,只是总出汗,稍微动一动,额头后背就湿淋淋的,像刚从水里捞出来,还总说心慌、气短,浑身没力气。阿母来诊视,见他面色发白,嘴唇淡得没血色,按脉时,脉搏细弱得像游丝,一摸手心,全是冷汗。
“这是虚症,”阿母沉吟道,“是气跟不上,收不住汗。”正说着,首领的儿子匆匆跑进来:“阿母,我爹让我来取麻黄!他说巫祝大人定是受了风寒,发发汗就好了!”阿母连忙摆手:“不可!巫祝大人是虚汗,不是风寒闭住的无汗,麻黄茎性烈,会把他仅有的力气都发出去的!”
可首领固执得很,他亲眼见过麻黄治好了风寒,认定阿母是老糊涂了。“什么虚汗无汗,能出汗就是好汗!”他亲自抓了麻黄茎,煮了浓浓的一碗,硬给老巫祝灌了下去。药刚下肚半个时辰,老巫祝忽然浑身抽搐,冷汗出得更凶了,嘴唇发紫,喘着喘着,头一歪,竟没了气息。
老巫祝死了,死在他守护了一辈子的草药手里。部落里炸开了锅,有人哭,有人骂:“这麻黄根本不是仙草,是毒草!”有人指着阿母:“你不是说它能救命吗?怎么害死了巫祝大人?”阿母跪在老巫祝的遗体旁,眼泪砸在冰冷的地面上:“不是麻黄有毒,是用错了啊……”
她掰开老巫祝的手,那手还攥着半块祭祀用的麦饼,枯瘦的手指蜷曲着,像在抓什么抓不住的东西。阿母忽然站起身,对围观的族人高声说:“今日巫祝大人的死,是要教我们一个理:草木无对错,错在用药的人!麻黄能救命,也能杀人,关键是看给谁用,怎么用!”
第三回 掘根偶得悟 生死两重天
老巫祝的葬礼过后,部落里没人再敢碰麻黄,那束挂在屋檐下的麻黄茎,被人扔到了戈壁滩上,任风沙抽打。阿母却悄悄捡了回来,藏在自己的茅草屋里。她夜里总睡不着,反复琢磨:为什么同样是麻黄,有的人用了活,有的人用了死?图谱上的字,是不是漏了什么?
一日,她在戈壁上采药,见去年种麻黄的地方,冒出了新的绿芽。她蹲下身,想把新苗扶正,手指一刨,竟挖出了麻黄的根——那根须盘根错节,呈红褐色,外皮粗糙,像老树皮,折断时,断面是黄白色的,没有茎那样的辛烈气,反倒带着点淡淡的涩味。
“这根,和茎长得完全不一样,”阿母喃喃自语,“性子会不会也不一样?”她想起老巫祝临死前的虚汗,忽然心里一动:茎能发汗,那根会不会……能止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